第二六五章 五萬對五萬,精銳對雞犬(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初,齊王冏用范陽王,其實也是為了籠絡“宗室之望”的東海王。
東海王對范陽王說,成都已人心盡失,大兄起兵向洛,天下必雲集景從,俺為內應,三下五除二,驅逐石超,共獎王室,再造乾坤!
然范陽王很猶豫。
成都似乎確實“人心盡失”,但石超有五萬兵,成都本部的兵,尚過於此數;我手上的兵,還不到石超的一半,更別說跟成都本部比了。
強弱懸殊,這個仗,咋打?
齊王起兵,“天下雲集景從”,那是因為趙王篡代;成都雖然荒唐,到底還沒走到趙王那一步——再者說了,他是天子胞弟,就算走到趙王那一步,也未必就被視為“篡代”啊!
想來想去,東海王這個彀,終是不敢入。
而對於實力上的差距,何天這邊,也不是一點疑慮沒有的。
會議群僚,有人以為,待孟叔時完成整編之後,再對石超發難,會不會更穩妥些?
何天看向王彰,“文昭,那邊兒的情形,沒有人比你更熟悉了——君以為呢?”
“那邊兒”,指的是“成都王那邊兒”。
王彰,還記得嗎?原參成都王軍事,“勸離”江統,免其殺身之禍;之後,領銜諸僚,上書苦諫成都王赦陸雲的那一位?
相關事蹟,詳見本書第二四九章《誅陸》、第二五零章《絕非凡品,必有作為》。
成都王夷二陸三族,王彰激憤,留書拂袖而去;那封信,言辭激烈,被成都王視為叛逆,乃遣人追捕。
王彰是匈奴東部人,本向北走,追兵也以為他必還鄉的,一路北追,但在一支神秘的小隊伍的協助下,王彰半路掉頭,連兜了幾個圈子,甩掉追兵,最終到了伊闕,入衛將軍之幕。
“石超小豎,”王彰欠一欠身,“殺雞焉用牛刀?彰以為,孟叔時整訓之軍馬,明公非為石超而備也!”
何天微笑,“何以言之?”
“石超有大將名,無大將實——連最基本的軍紀都不能維持,談何‘大將’?其治軍用兵,怯於進,勇於退,七里澗一役,就是因為這個秉性,見機的早,退的快些,所部損失有限,在成都的眼裡,就成了‘大將’了!”
“石超實無方面之才能,成都卻付以鎮洛之重任,結果,不過旬許,便將成都最後一點‘美望’,折騰的乾乾淨淨!”
“成都上下顢頇,佞幸用事,打一仗、敗一仗,早就沒了心氣,之前不過強撐著,長沙、東海相殘,
成都‘躺贏’,上上下下,最後一口氣洩了,再也提不起來了!”
“留守洛陽五萬兵,數量看似不少,但管帶諸將,都在孟玖那裡使了錢,這五萬兵,非但七拼八湊,號令不一,且上上下下,眼睛裡只有孔方兄,別的人,都不大認得了!”
“這樣一支兵,有何戰力可言?就再多些,明公觀之,亦不過土雞泥瓦犬耳!”
何天拊掌大笑,“君言甚是!吾計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