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看呀!你們看呀!

眾人掩鼻,好了,好了,且信了你罷!

不過,“漢、魏以來,王侯就第,寧有得保妻子者邪”——

這個話,咋好像在哪裡聽過似的?

對了,何雲鶴也說過這個話。

*

繁昌。

齊王大會百官之時,何天也在召開“擴大會議”。

所謂“擴大”,除了有“名分”的幾位掾屬——長史文鴦、司馬孟觀、從事中郎張泓、行參軍陶侃——之外,與會者,還有以下人員:

鄧簡、李秀師弟。

文虎、墨姑伉儷。

洛瑰、鹿會兄弟。

郭猗。

衛毓——他代表衛瑾。

記心好的讀者老爺,必定還記得,衛瑾為助何天救廢太子,派出了自己最重要的兩個親信,一是家令衛景——已歿於“癸未夜變”;另一位,就是帳下督衛毓了,他負責接應文鴦,後隨文鴦趕至廢行宮,殺散董猛一眾,將被利劍洞胸的何天救了下來。

不同於衛操、衛景,衛毓不是冒姓衛,他是河東衛氏的疏宗。

還有一位:丁乙,此時已更名為“飛”了。

“癸未夜變”,丁乙也負了傷,不過,都是皮肉劃傷,他皮粗肉厚,沒幾天就痊癒了;傷愈後,得著機會,便向文鴦請教槍術,他本就有點底子,得以當世第一槍術大家為師,數月之間,槍術、騎術皆大進。

何天開始建軍,丁乙跟著文鴦,鞍前馬後,很快便展現出治軍帶兵的天分。

丁乙的脾性,豪俠仗義,本就算半個黑社會頭子,對上,有時候似乎有點沙雕,但那是“扮豬吃老虎”,故意裝天真,希望上頭對自己有個“憨厚質樸”的印象;對下,其實有恩有威,很受兵士們的歡迎,也頗得兵士們的死力。

既已頗有點兒將軍、校尉的派頭了,丁乙便覺得自己的名字壓不住場子了,請文鴦替他改個名,文鴦說,我沒這個資格,你去求何侯罷!

丁乙不敢拿這個事情打攪何天,死皮賴臉的求文鴦替他“轉求”。

文鴦笑笑,答應了。

何天聽了,沉吟片刻,說道,“他起於微末,不能忘本,這個‘乙’,還是保留,因緣際遇,背生翼,升而上,就名曰‘飛’罷!”

文鴦略一細想:嘿,真正好名字!

心下佩服,說道:“是!再請明公賜他一個表字罷!”

“鵬舉——如何?”

“鵬舉……極佳!”

由此,丁乙便易名為“丁飛”了。

丁飛興高采烈,所有新知舊識,都“過”一遍,“僕姓丁,名飛,字鵬舉,請多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