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之外,或已另有人慾“復太子”了,這不稀奇,可是,這種事情的發酵,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怎可能現在就已經流傳到坊間了?

太子之被廢,才幾天光景?

而且,殿中人?那是皇后的基本盤呀!

不消說,這個傳言,一定是有人刻意放出來的。

同“汙名化”皇后的,很可能是同一個、或同一班人。

這個傳言,新安侯府的侍婢既然聽得到,諸賈、諸郭,聽得到、聽不到?最終,皇后,聽得到、聽不到?

這個傳言,最主要的受眾,其實就是諸賈、諸郭,甚至,就是皇后!

聽到這樣的傳言,他們會有什麼反應?

其一,對殿中人起疑。

如是,離間皇后和她的基本盤的關係的目的就達到了。

而這,恐怕還不是傳言製造者最重要的目的。

其二,也是更重要的——

以賈、郭和皇后一貫的邏輯,會不會就有這樣子的決定:“早除太子,以絕眾望”?

他們本來就是打算要太子死的呀!

傳言“殿中人慾廢皇后、迎太子”者的終極目的,昭然若揭——

非但要皇后死、還要太子死!

然後,由他們來收拾殘局,獲取最大的利益!

這個人、或這班人是誰,大致可以想見了。

一念即此,何天不由就背上生汗!

其一,他所有的計劃,都圍繞許昌宮展開,如果皇后目下就生出弄死太子的念頭——

金墉城他可進不去!裡頭沒有任何內應啊!

而且,金墉城在洛陽城內,距離宮城,更不過一箭之地,幾乎可算“雞犬相聞”,就算將太子弄出來了,又如何逃的掉?

其二,“汙名化”皇后以及傳言“殿中人慾廢皇后、迎太子”那班人之佈局,一定比他更早,比他更加周密,勢力、資源,更非他可比,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了那隻蟬了!

奈何?

當務之急,是想個法子,趕緊將廢太子弄到許昌宮去!

一夜計較,何天有了主意。

但未等他實施計劃,第二天一大早,詔書頒下,“金墉城狹小,遣東武公澹送庶人遹之許昌宮,令持書御史劉振持節守之,故宮臣不得辭送!”

何天大透一口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