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 一敗再敗,喪師誤國(第2/2頁)
章節報錯
此時,秦、雍的局面,較之趙王主持西北軍事之時,更加惡劣,眼見大亂將同時向東、西兩個方向蔓延——
往西,將隔斷涼州同中原的聯絡。
往東,將危及京畿!
許多人都有手足無措之感,這個仗,接下去,咋打呀?
別的不說,兵還有、糧還有,可是,派誰去帶這個兵、吃這個糧呀?
朝廷下詔,命文武百官“薦賢”。
大夥兒認真想去,竟是無“賢”可薦!
若在亂起之初叫“薦賢”,大約能薦出一大堆“賢”來,而被薦者,大約也自以為“賢”,可是,經過了二王頓挫,一將軍、一領兵刺史死,一將軍重傷,大夥兒明白了,那些個,都特麼不是真“賢”,而“那些個”亦不敢自居為“賢”了!
宿將凋零,後秀未起,滿朝文武,能玄談的,一抓一大把,能打仗的——誰呀?
何天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上書“薦賢”的:
我特麼說過n多次了,孟觀!
並舉馬隆為例:
“河西斷絕,武皇帝每有西顧之憂,臨朝而嘆曰:‘誰能為我討此虜通涼州者乎?’舉朝莫對,惟隆慨然自任!有以為隆‘小將妄說’者,武庫令與隆朽仗,隆忿爭,御史中丞劾隆無禮,舉朝若敵國!若非武皇帝乾綱獨斷,一力支援,何能克成大功?河西不平,又何能進討逆吳而無後顧憂?”
最後,“若孟觀失機,喪師誤國,臣請與觀同罪!”
朝廷乃下詔問孟觀機宜,包括,你要不要也像馬隆一樣,“另設賞募”?
馬隆帶的三千兵,是他請旨,自己另行招募的,而且“無問所從來”,不是朝廷經制人馬。
孟觀回答說:不必。臣就帶秦、雍當地的兵就好了。當然啦,若能將我原先統帶的“宿衛兵”也給我帶到西北去,就更好啦!
朝廷終於做出決定:
其一,召梁王入京,履錄尚書事之職。
其二,以孟觀為平虜護軍,並統關中士卒,持節專斷;同時,付宿衛兵三千同行。
當天晚上,孟觀再次拜訪何天,請教機宜。
何天說道,“叔時,軍事上,我對你,放一百個心!唯一要提醒你的,是次大亂,起因和泰始、咸寧年間的亂子,其實是一樣的,都是當政苛虐,民夷不堪命!所以,我希望你能剿撫並用,能少殺人,就少殺人!並且,多想想戰後的殘局,如何收拾?如何長治久安?”
孟觀長揖,“觀敢不從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