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不然,與之俱族矣!(第1/3頁)
章節報錯
“還有一件事,”蒯欽慢吞吞的,“不曉得是不是我看差了——”
“何事?”
“楊文長在書房見的我,几上,有封草疏,翻折了過去;後來,他動了意氣,拂袖而起,將草疏帶到了地上,我替他撿了起來,起伏之間,掃了一眼,上面似乎是說,山陵已畢,但預喪事者辛勞未賞——”
山陵,先帝的喪事。
“預喪事者?排第一位的,自然是他楊文長——怎麼,他要替自己加官進爵?”
蒯欽一笑,那個神態,是預設傅鹹的疑問了。
“他已位極人臣,還能如何加官進爵?”傅鹹濃眉深鎖,“再者說了,他替自己加的官、進的爵,還不夠快、不夠多嗎?”
“遺詔裡頭,他是‘太尉、太子太傅、假節、都督中外諸軍事,侍中、錄尚書、領前將軍如故’,今上踐祚,‘太子太傅’變成‘太傅’,‘假節、都督中外諸軍事’變成‘大都督、假黃鉞’——還不夠?”
“長虞,你還少說了一個——‘錄尚書’變成了‘錄朝政’。”
“是啊!本朝也好、前朝也罷,何曾有過‘錄朝政’的花樣?——他還不饜足?”
蒯欽嘆一口氣,“這不是饜足不饜足的事情——”
面色凝重,“我以為,楊文長已經感覺到了人心浮動!於是,便想透過這個法子,來鞏固威權。”
傅鹹冷笑,“有用?”
蒯欽不說話。
“我真的很好奇,”傅鹹繼續冷笑,“既已經是‘太傅、大都督、假黃鉞、錄朝政’了,怎樣才能百尺竿頭、再進一步?”
“我……也很好奇。”
“‘太傅’變‘太宰’?有意思?不然,‘宰衡’?哼!”
“本朝八公,雖同為一品,但多少還是有些分別的——你覺得‘沒意思’,人家覺得‘有意思’呢?至於‘宰衡’,那倒不至於——楊文長還沒有蠢到那個地步。”
“我就怕他利令智昏!或者——慌不擇路!”
本朝八公,是指泰始元年——即本朝肇建第一年,以石苞為大司馬,鄭衝為太傅,王祥為太保,何曾為太尉,安平王孚為太宰,陳騫為大將軍,義陽王望為司徒,荀顗為司空,凡八公,同時並置。
其中,若論威望、地位,自然是安平王孚為第一——宣皇帝胞弟、武皇帝叔祖嘛。
因此,“太宰”的地位,隱然就在“太傅”之上了。
至於“宰衡”——那是王莽替自己加的封號。
“不至於!不至於!”
蒯欽搖頭,“何況,認真說起來,楊文長雖位極人臣,但並非完全沒有向上的地步——他畢竟還是個侯爵。”
“你是說,他要把‘臨晉侯’變成‘臨晉公’?”
“我只能說,有這個可能——你看,‘太傅’變‘太宰’,‘臨晉侯’變‘臨晉公’,還是挺威赫、挺堂皇的嘛!”
“楊文長的侯爵,是郡侯,同縣公的距離,其實有限,‘臨晉侯’、‘臨晉公’,能有多大區別?”
“除非他一步到位,把自己加成郡公!”
“再者說了,‘臨晉侯’的尊貴,不在‘侯’,而在‘臨晉’二字——有此二字,他這個郡侯,其實位在尋常縣公之上!”
“此二字,其實非人臣可居!當初,武皇帝不曉得咋想的?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