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奪門(第1/2頁)
章節報錯
戌時(晚七點)一到,裴頠現身萬春門,宣讀天子手詔,“以右軍將軍頠守左軍將軍”,原左軍將軍劉豫,“另候旨意”。
現有左軍將領僚佐,一如其舊,各安其職,不做任何調動。
官員任免遷轉,尋常事也;但專挑舊任休沐之日、又是大晚上的、還專門跑到要害崗位上來宣詔,就不是“尋常事”了。
奉召而至的左軍大小將領,情知大變已生,但人人默默,就便劉豫的親信,也只想著如何向劉豫通風報信,沒有一個,動抗旨的念頭。
不過,裴頠接下來的話,叫某些人“通風報信”的念頭,也打消了。
“即時關閉萬春門、東掖門,若要開門——不論進出,必須天子詔書或本官手令之一,無二者而擅開門者,其下令者、奉令者,皆夷三族!”
“此令,即傳曉二門——每一門卒都要明曉!”
即便戰陣之上,違抗軍令,也只誅及一身,何時有過“夷三族”的花樣?
於是,大夥兒都明白了,若抗命,就是“造逆”。
裴頠補充,“我再說一遍,非天子詔書或本官手令不可,餘者,皆不作數!”
大夥兒默喻:“太后詔”或曰“太后敕”,也是“不作數”的。
雖說“一如其舊、各安其職”,但所有重要崗位,原有左軍之外,都有右軍的人予以“協助”。
總的來說,裴頠接管左軍,過程非常順利。
這個,同他本人的位望以及裴、劉之間的鮮明對比,有相當的關係。
論出身,河東裴氏,天下一等一名族。
論聞望,裴頠為“崇有派”之領袖,屁股後頭,一大堆粉絲。
同時,次子尚公主,正經皇親國戚。
再加上為官公平廉正,右軍上下,無不推服。
反觀劉豫,雖然姓劉,卻同兩漢宗室扯不上任何關係。
唯一有力的人事關係,是和楊駿同為弘農郡人氏。
苦哈哈舉孝廉出身,投剌楊駿,自承“門下走狗”,加上有些紙上談兵的口才,一路青雲,終於做到左軍將軍的要害位置。
出身低不是太大的問題,“門下走狗”的名聲就不大好聽了,不過,最大的問題,還是這位左軍將軍,頗暱孔方兄,以致左軍的錢糧、賞賜,較之右軍,總是不明不白少一塊。
左軍內部的黜陟獎懲,也多要孔方兄出面說話,才能最後作數。
這就——
嗯嗯。
左軍上下,除了少數親信外,都對劉豫怨聲載道;左軍、右軍,本來完全對等,但事實上,因為上述原因,左軍會右軍,不由自主,矮半個頭。
所以——
嗯嗯。
*
銅駝大街,自雲龍門向南,直抵洛陽城南門之一的宣陽門。
此刻,這條洛陽城南北中軸線上,四百鐵騎,其中一半執炬,猶如一條火龍騰踴翻躍,直逼雲龍門。
隊伍最前頭的兩騎,貫甲、免冑、大氅。
左楚王瑋,右東安公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