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服孫悟空之後,就歸正了那顆七十二變的心。

而孫悟空一上路就打死了六個強盜,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身本憂、意見欲”,這就是六根。

說明六根清淨是取經之本。

第二個收服的是白龍馬,白龍馬是意志力,人的意志起初就像野馬,只有確定了前進目標,才能專心專意的取得真經。

收服孫悟空和白龍馬,就是降服心猿,拴住意馬,達到心意合一,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堅定,沒有到不了的西天!

第三個收服的是豬八戒,豬八戒是唐僧的本我,是人的貪慾,故自私自利,膽小懦弱。

豬八戒原本是天庭玉皇大帝手下的天蓬元帥,由於喝醉酒調戲嫦娥仙子而被玉皇大帝逐出天界,投胎到人間,沒想卻誤投豬胎,因而也繼承了豬的習性:貪吃、貪睡、懶惰等。

豬八戒那麼貪,那麼懶,卻受盡優待,罵挨不著,打受不著,那是因為他是慾望!是普通人的慾望!唐僧不好色,不好吃,無慾無求,但八戒替他做了,人對於自己的慾望所犯的錯誤都會比較寬容。

最後收服的是沙悟淨,沙悟淨是唐僧的自我,是人的本性,故沉默低調,清靜無為。最後被封為金身羅漢,意為本性像金一樣珍貴!

師徒五人,身、心、情、性、意都齊全了。

是故定住心猿則悟空,拴住意馬即化龍,戒貪戒色共八戒,戒殺戒嗔是悟淨!”

“所以!”虛玄道人有些感慨。

“真實的《西遊記》就是唐僧哪裡都沒有去,他一直待在長安城修心,取經路上的種種妖魔,種種苦厄,都不過是唐僧的心魔。

最終唐僧三我圓融,降服了自己的心魔,褪去了凡胎,身心純淨同如來,心之所在為西天,到了西天,取得真經,所以他就證道成佛了!”

“......”

羅源聽完一陣恍惚,似悟非悟。

不知過了多久,才回過神來,只覺得感悟頗深。回過頭來看《西遊記》取經路,分明是一個人除去心魔的過程。

虛玄道人似乎看出了羅源心中的震撼,微微一笑,十分理解,因為他當年聽到這個道理時的震驚同樣不比羅源少分毫。

他平靜的眼中竟也忍不住泛起一絲讚歎,對於寫出這個故事的吳承恩佩服至極,言語道,“這吳承恩絕對已經在修心路上走到了一個極深的地步,不然寫不出這樣的故事來,甚至已經可能達到了明心見性,見神不壞的境界!”

“見神不壞!”

羅源眼中閃過一絲震驚,隨即又化為一片釋然。

“是啊!他最後寫道唐僧到了西天,見了如來,取得了真經,說明現實中他自己也已經斬除心魔,達到了那個明心見性是如來的境界!”

“對!”虛玄道人微微頷首,又看向羅源,“道友還有什麼想問的嗎?”

“那道長是怎樣練意和明心的?”

羅源思考了片刻,看向虛玄道人,目光中帶著問詢,希望能從他的經歷中,找到答案,得到啟發。

“我是怎樣練意和明心?”虛玄道人眯起眼睛,古井無波的臉龐竟罕見的閃過一絲恍惚,似乎是陷入了往事的回憶。

不知過了多久,虛玄道人眼神重新變得深邃,“關於怎樣練意和明心,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和你說,才能說的清楚,似乎無論怎麼說都是錯的,有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

虛玄道人表情有些糾結,思考了許久卻沒有任何頭緒。

“我將我練意和明心的經歷告訴你吧!希望你能領會那種感覺吧!”虛玄道人表情唏噓,思緒不知飄到了哪個年代。

“前朝末年,列強入侵,整個華夏民族陷入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那時我還只是一個小道士,下山參加了革命黨......”

“我們失敗了很多次,但每次失敗後又重新站起來......”

“最終,我們跟隨先總理辛辛苦苦,浴血奮戰,推翻了前朝......”

“雖然後來一切都變了,華夏卻並沒有向好的方向轉變。”虛玄道人微微嘆了口氣,眼中的黯然一閃而逝,重新泛起光亮,“但至少我們曾經努力過,嘗試過!努力了就不後悔......”

“後來,我就自然而然的突破了暗勁。”

“怎麼說呢?那種感覺就好像,就好像......”

虛玄道人表情怪異,似乎是不知道怎麼說,想了許久才緩緩開口,“就好像一種感動!”

“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