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道友!”虛玄道人眼眸微垂,看到了羅源放下的那一堆書籍,平靜的臉龐若有所思。

“可有所獲?”

“唉!”

羅源輕嘆一聲,眉宇間透露出一股困惑和不甘,“這些書籍確實讓我收穫甚多,可卻無法解開我心中的疑惑!”

“哦?”虛玄道人有些好奇,“道友說來看看,我於國術一道還算略有見解,說不定能解答道友的疑惑。”

“那就麻煩道長了!”羅源沒有客氣,能夠請教一位丹道高人遠比他一個人瞎琢磨來得好。於是微微施了一禮,隨即婉婉道來。

“我已經知道暗勁是怎麼回事,但具體怎麼練意志和明心,卻是有些無法理解!”

虛玄道人面色平靜,好似早有所料,“國術由明勁到暗勁,是肉身、勁力和精神一個質的飛躍,很多練武的人,終其一生,都沒辦法摸索到這樣的地步。這需要時間的積累,下苦功去磨練,你能這麼快就觸碰到暗勁,已經很出乎我的預料了。至於暗勁,倒也不必著急,慢慢來即可!”

說完,虛玄道人深深地看了羅源一眼,神色中蘊含著驚歎。

羅源緩緩搖頭,“不一樣的,我和他們不同,我所修煉的武道雖和國術武道不大相同,但觸類旁通之下,若是進境慢了才是不正常!”

虛玄道人微微一笑,沒有對此說什麼,繼續之前的話題,“暗勁為何被稱為暗勁,古語有云,身體氣力,化之似覺有若無,實若虛之意,每逢靜中動時,伸縮往來飛騰變化,如入無人之境,而身體氣力自覺無動,是不知己之動,而靜則不知有彼也。

夫若是,則能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至拳無拳,意無意,無形無象,無我無他,練神還虛,神化不測之妙道得矣。”

“何意?”虛玄道人微微一頓,表情十分鄭重,“意思就是武在動的時候,自己會覺得自己身上的氣力根本沒有動用,自己也根本不能感知自己氣力的動用。而在靜的時候,自己更是不知道自己身上有氣力!

這就是暗勁的一種表現,大松大柔!”

“所謂暗勁,鬆柔開闔,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這內三合執行的結果,心與意是暗勁的源頭,所以練暗勁要先練自己的意志和明白自己的心!”虛和道人一邊說著,一邊思索,好似在思考怎樣用最簡潔的話表達出最正確的意思。

“心,意!”羅源認可的點了點頭,眉頭緊皺,似乎被什麼棘手的問題困擾著,“這些我在古籍上倒是有所瞭解,可卻無法明白怎樣練意和明心!道長,究竟練得是什麼意,明得又是什麼心?”

“心意?”

虛玄道人臉色一正,表情嚴肅,問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道友認為何為武?”

“何為武?”

羅源心中咀嚼著這個問題,似有所悟。

一瞬間,初獲武學時的喜悅,練武時的枯燥與痛苦,以武殺人時的迷茫和暢快統統湧上心頭。

這所有的一切最終凝聚成一句話。

“武就是道!”

羅源眼神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光亮,鏗鏘有力道,“在我眼中,武就是道!”

虛玄道人臉上浮現出一絲愕然,不過並未對此做出評價,繼續道,“原始時代,武是人類狩獵獲取食物的方式。古代文明時代,止戈為武,武是殺伐之術。到了現代,武是一種進化的途徑,人類透過武道,獲取更強的力量速度,乃至更長久的壽命!”

說完,虛玄道人深深地看了羅源一眼,“就像你說的,武是一種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練武也是修道,更是修心!”

“練武?修道?修心?”羅源一瞬間好像抓住了什麼,又好像沒抓住什麼。

“對!”虛玄道人點了點頭,“所以練武先練心!”

“你知道《西遊記》的故事吧?”

“《西遊記》?知道!”

“《西遊記》看似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和白龍馬師徒五人斬妖除魔,求得真經的故事,但其實從頭到尾都只有唐僧一個人,他也一步都沒有離開過長安!”

“什麼?”羅源驚呆了,這是他看過的《西遊記》嗎?還是說這個世界的《西遊記》有什麼不同?

虛玄道人平靜的看著羅源,自顧自的說著。

“《西遊記》中唐僧在取經路上,最先降服的是孫悟空,孫悟空是唐僧的超我,是人的心,故一心向佛,斬妖除魔。

他在書中被稱為心猿,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師的弟子,“斜月三星”就是個心字。斜月就是那一勾,三星就是那三點,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

“孫悟空”跟自己鬥,戰勝自己成佛,從心開始,從心結束,得見真心。八卦爐燒不死(心)反而煉成火眼金睛,煉心使人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徵著心眼明亮了,悟得真心,自有火眼金睛。

人的一生,就是“孫悟空”也就是心的一生,所以要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