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環境(4K)(第2/3頁)
章節報錯
如果無盡海的盡頭,存在一個極度強盛、極度好戰的修士王國怎麼辦?
他們同樣也有著相當於燭霄境的修士,可能數量還要更多,甚至他們的修士不止是燭霄境。
也許他們也在反向探索無盡海,
也許當他們知曉我們的存在後,會不惜一切代價發兵攻打,
也許我們應該封閉自己,撤出無盡海,封鎖海岸線,儘可能不暴露自己的存在,並且消滅一切會帶來災禍的東西。”
蘇馮攤了攤手,說道:“另外還有凡人人口與修行者的關係。
十萬荒山與無盡海海島上的例子都證明了,人數稀少的部落也可能產生強大的修行者。
但只有凡人人數足夠多,才可能擁有大量的中堅修士,可以把修行的知識傳承下去,而不是起起伏伏,一代不如一代。”
“那蘇馮博士,”
李樂菱舉手問道:“你最後提交給公孫臨博士的論文內容,是什麼?”
“這個嘛。”
蘇馮微微一笑,說道:“環境決定一切。
是自然環境限制了莫里奧人無法耕種,被迫採集捕獵,進而限制了他們的人口上限,
決定了他們遇事協商解決,不懂戰爭的民風,
導致了他們缺少戰爭能力、差點被分開了五百年的‘兄弟’部落滅族。
在那篇論文的最後,我還嘗試用環境決定的理論,來解釋中原王朝的更迭。
每逢氣溫連年驟降,就會導致自然災害密集,農作物減產,
中原王朝就會缺少容錯空間,動盪頻發,稍有不慎便滿盤皆輸,全面崩潰,迎來亂世。
比如兩漢,兩晉南北朝。
就算是修士,在氣候環境的偉力面前,也顯得無比渺小——顧得了自己,顧不了茫茫多的百姓。
不過這也更顯得我們學宮的重要與偉大。
學宮,就是要與天爭,與地爭,與人爭。乃至逆天改命,以技術來改造自然,令災害對百姓而言不再那麼恐怖。”
下課鐘聲響起,蘇馮拍了下手掌,從講臺上跳了下來,一邊收拾著上課資料,一邊朝學子們吩咐道:“你們這堂課的作業,是根據我轉述的有關於莫里奧人與利墨人的故事,以環境決定為主題,寫一篇論文。
角度自選,
可以是為什麼中原北境永遠有遊牧蠻族部落,換了一茬又一茬。
可以是生存條件艱苦與修士誕生率之間的關聯,
甚至可以是合理幻象,比如如果漫漫長冬降臨,天下間下了一場持續十幾年的雪,會發生什麼。
要求至少五千字,不能使用駢文。可以去藏書閣多查查資料,下個月月初上交。”
一聽到又要寫長篇論文,教室裡不禁響起了一片哀嚎,
教室後排的厲緯,更是一頭栽在了課桌上——他實在是寫不來論文,
上一篇國史文章,因為使用了類似“我家池頭洗硯樹,挨著我家洗硯池”、“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具體什麼情況,還得看情況”的水論文技巧,
被教授國史的王溫綸博士單獨拿出來痛批,差點讓厲緯社會性死亡。
另外,也別想要透過找人代寫,或者“借鑑”以前學宮學子論文的方式,來矇混過關。
首先學宮的課業風格,與天下間其他學院截然不同,不是學宮弟子根本寫不來這種東西。
其次,學宮東君樓裡,聽說有種叫做“蠹仙”的昆蟲形狀異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