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不知要想感氣,得想而不想。意志無比堅定的同時,主動收束、壓制所有雜念,用意志去感應天地靈氣的存在。

這種方法必須要靠自己領悟,讓別人告訴你去壓制雜念,只會讓你自己控制不住亂想。”

“原來是這樣。”

李昂恍然大悟,怪不得蒲柳軒只丟了一本《上清靈感篇》過來,沒有額外的註解說明。

“用一個月時間來感應到靈氣,這個成績還不錯。”

蒲柳軒笑道:“不過,感應外界的天地靈氣只是開始的第一步,接下來要做的,是感受自身靈脈所在。”

“唔...”

李昂想了想問道:“老師,靈脈到底是什麼型別的東西?或者說,它以什麼形態存在?”

“靈脈不像東西,它更像是一個人生來具有的特徵,就像手指上的指紋,天生的胎記。”

蒲柳軒解釋道:“區別在於,靈脈是與人的身軀魂魄共同繫結的,看不見,摸不著,不是某種具體的臟器。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可以把天地靈氣,想成不斷流淌的無限氣流,

人體則是笛簫。

靈脈,則是笛蕭的中空孔洞。

由於有了中空的靈脈,天地靈氣才能匯入人體,才能被修士的意志所操控影響,

就像氣流透過笛蕭,吹奏出樂曲一樣,生成各種各樣的玄奇效果。

發掘本來就有的靈脈,相當於是給笛蕭進行清洗,讓被不潔之物、不潔之思堵塞的人體,再一次暢通清明。

整個過程,就是初導。

完成初導,即為感氣。”

蒲柳軒所舉的例子生動而形象,李昂沒花多大功夫就理解了怎麼回事,躊躇道:“也就是說,感氣是感應靈脈位置、使其暢通的過程?

那靈脈的位置有什麼講究麼?”

“位置?”

蒲柳軒思考片刻說道:“靈脈無形無質,看不見摸不著,不過學宮先賢的經驗,以及許多案例,都證明不同人的靈脈位置似乎有所區別。

集中在血管經脈,或者眼,手,心,耳等區域。

前隋的某些門派,還推崇所謂的古法修行術,即根據靈脈位置,修行不同的感氣功法——當然那種古法修行現在已經被學宮淘汰了。”

“那...靈脈可能會出現在腦袋裡麼?”

李昂有些緊張地坐直身軀問道,“我在感應到天地靈氣之後,有時候腦袋會輕微疼痛,眼前景象突然變黑。

就像...腦袋裡插了把劍一樣。”

“腦袋?”

蒲柳軒吃驚地瞪大雙眼,“你確定?”

李昂重重地點了下頭,“弟子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