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的工作人員給他解釋,郭老哥給翻譯過來:

“這裡不允許使用機器挖礦,斯里蘭卡政府為了保護礦產資源,所有有機器作業的礦井都不會給審批,所以全都要手工挖掘。”

“在挖的過程中,要使用木樁固定泥土,防止坍塌,雨季來臨後,礦井中充滿了水,這時候就要用抽水泵把水抽乾了再挖掘。”

“一般來說,挖到30米左右的時候,就能挖到礦脈,挖到礦脈後,就繼續橫向和豎向挖掘,這裡能產出什麼礦,其實是未知的。”

“挖到的礦沙從礦井中吊出來以後,沖洗完後剩下的就是各種碎石、砂石,最後再由礦主在其中尋找寶石。”

“……這裡常挖出來的是石榴石、紅藍寶石,貓眼石,月光石,電氣石等等,就看挖到的是什麼。”

過程聽起來挺簡單,但實際上從挖礦井開始,到最後出貨可能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而且這種礦井並不安全,隨時都有可能塌方。

斯里蘭卡政府咋我這方面控制的很嚴格,他們作為寶石的重要開採地,到目前為止只開採了其寶石資源的10%,這就是可持續發展。

簡單看完之後,工作人員又給他們解釋礦井裡高度只有1米,礦工們甚至直不起身子,甚至因為斯里蘭卡潮溼多雨,礦井中一直在不停地滲水。

簡單解釋完後,工作人員又帶他離這裡幾百米遠的一個礦井邊,觀看礦工是如何在水坑中清洗過濾礦砂的。

一些工人站在及腰深的水坑中,用一種竹筐將地底運來的礦砂在水裡搖動,剔除掉泥土和大塊的石頭,隨後將剩餘的礦砂倒在坑邊。

兩名礦井老闆在旁邊虎視眈眈地盯著,唯恐工人私藏寶石。

楊一斌看了一會,老闆從今天的礦砂中撿出了一顆藍寶石礦,一顆貓兒眼,和一顆石榴石。

郭老哥解釋說:

“這些工人的工資很低,每天工作10小時,工資只有1500元左右,不過一般撿到寶石賣出後,老闆會拿出一些錢分給工人們。”

楊一斌聽了之後點頭,讓他幫自己問價。

石榴石的報價是6萬盧比(差不多1900元),貓兒眼不大,報價40萬盧比(1.25萬人民幣),藍寶石品質不錯,報價200萬盧比(6.25萬元人民幣)。

全買下來才1.1萬美元,楊一斌很利索就把這三件都買下來了。

老闆看他是個有錢的大客戶,帶著他們去看自己積攢的藏品。

他最好的是一顆重8.2克拉的貓兒眼,無論是大小還是顏色比聚寶盆搞到的那顆差的太多,楊一斌最終以6萬美元買了下來。

都買下之後,他便離開了。

郭老哥開車送他回去,路上還指著一種有點像蕨類的植物,說道:

“這種草叫芒萁草,抓地抓泥土的能力很強,於是就被礦工們拿去貼在礦井壁上,能夠有效防止泥土下滑。”

楊一斌說道:

“不用機械,只用手工,無論速度,還是安全程度都差太多,不過可能就因為如此,所以這裡的資源才源源不斷。”

兩人說著聊著很快就到科倫坡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