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聽起來複雜,其實就是腦神經連結,實現資訊從人腦向外部世界的延伸和直接輸出。

“interesting!”楊一斌還真對這家公司的理念感興趣,這意味著人在努力打破自己的生理極限。

不過想想,現實生活中的所有高科技都是打破人的生理極限後的產物。

比如人受自身限制,無法飛行,但我們現在有飛機。

比如人的感覺能力有限,超過一定距離就什麼也看不見聽不見,但我們現在有手機,有影片。

比如人無法長時間呆在水中,於是我們有了遊艇,有了潛艇。

“我還有一家Hperloop,超級高鐵,以真空鋼管運輸為理論核心的交通工具,最高速度能達到每小時1080公里。”

簡單地說,就是採用磁懸浮+低真空模式,讓列車懸浮於管道中央,大幅降低壓力,然後透過線性.感性電動機和空氣壓縮機推進。

“我還有open AI,是一個非盈利性質的人工智慧研究組織,目標是以安全的方式實現通用人工智慧……”

他還有別的公司,不過他感覺不是太好的專案,未必能吸引住眼前的年輕人。

馬斯克確實想法很多,楊一斌多少有點被吸引了,不過這些專案中,他更看好的是space X和neuralink,後者估值不高,他可以隨時參股。

他說道:

“很多有趣的想法,公司也都挺有創意,這樣吧,我對你的Neuralink公司和Space X感興趣,稍後我會與團隊協商,確定是否投資,以及具體的投資額度。”

馬斯克很高興,他說道:

“感謝你的肯定,期待能得到你們的投資。”

等從特斯拉公司總部回到酒店後,手底下的員工們聚在酒店的會議室裡,收集space X和Neuralink公司的相關資料,向這兩家未上市的公司要財務報表,緊張地忙碌著。

整整忙了兩天,才初步形成了兩個簡單的報告。

楊一斌一邊看手裡的報告,一邊在會議室組織眾人討論。

眾人又是吵成一團,有一派認為馬斯克異想天開,這些專案成功的機率不大,不應該投資。

另一派認為這兩家公司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此次來就是投資特斯拉來的,即使要投資也要回去繼續研究確定。

第三派則從美國主流投資界對馬斯克這兩個專案的看重,尤其是space X在火箭領域的獨特技術和強大優勢來思考,認為這是還處於初級階段的獨角獸企業,應該儘快展開投資。

相持不下,連羅歡也不贊成現在就立即對這兩家公司進行投資。

楊一斌想了想說道:

“這樣吧,Neuralink公司反正估值不高,才4.8億美元,我自己拿2000萬美元投資,至於space X等我們回去研究一下,再決定投不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