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要投資之後,楊一斌便帶著公司ceo羅歡,以及十多名高管、分析師、律師、財務,一起坐上私人飛機飛往美國加州矽谷地區,先去參觀了位於加州弗裡蒙特市的特斯拉生產工廠,之後專門預約拜訪了特斯拉公司的老闆兼ceo艾隆·馬斯克。

馬斯克並不喜歡資本運作,所以對巴菲特評價不高,認為其錢生錢的方法,其實對人類技術的發展和人類的未來毫無益處。

但那是大獲成功之後的馬斯克,現在的馬斯克可遠沒有那麼高的底氣。

他的現金流一直很緊張,未上市前,戴勒姆賓士汽車公司花了7000萬美元就拿到了特斯拉10%的股份,之後豐田曾斥資5000萬美元拿到其3%的股份。

後來米國重點扶持車企發展,曾貸給特斯拉4.6億美元的低息貸款,這個才是特斯拉飛躍的起步。

得知新加坡一傢俬募基金對他的特斯拉公司感興趣,馬斯克專門抽出時間見面會談。

這哥們多少有點理想主義,是個聰明人,講著講著就容易言語表達跟不上跳躍的思路。

&nodel s系列瞄準更低的價格,更廣闊的全球市場,我們的技術早已經成熟,成本管控也做的越來越好,現在只需要擴大產能和量產規模,就足以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

楊一斌面帶微笑坐在會議室中,聽著不說話。

“我們已經決定開放特斯拉的所有電動車技術方面的專利,任何造車企業都可以按照這些技術來造車。因為我相信只有有更多的人踏入這個行業,才能讓電動車領域變得更有活力,從而搶佔更多市場。”

這其實也是不得不為之,馬斯克面臨的是豐田、通用、福特、大眾這樣的大公司的圍追堵截,他如果不開放技術,只會越來越難。

但這招很妙,一旦他公開了相關技術專利,那像華國這樣一直想收回國內汽車市場份額的國家就會行動,更多車企也會穩步跟進。

講著講著,馬斯克就又跟他談起了他心愛的大火箭:

“技術就是要造福於整個人類才行,我還有一家spaceX,是主做民營航天和愛空運輸領域的私人公司……”

這哥們打算降低太空運輸成本,並進行火星殖民,為此開發了獵鷹系列運載火箭以及龍系列飛船。

space X在2015年就掌握了火箭回收技術,並一直在探索商業使用的可能性,預計下個月就要開展第一次商業化使用。

這家公司雖然沒有上市,但現在已經變成了香餑餑,其估值去年底還是250億美元,現在估計更高了。

楊一般倒是有心參股,不過這麼高的估值,使他多少有點力不從心。

算了算,他當前卡里有1億美元,晨星私募那裡有7.25億美元。

要命的是,現在投資特斯拉需要5億,還剩下3億美元,全投進去也只能拿到1%多點的股份。

股份太少了,而且投資總額還挺高。

如果買了的話,就意味著他要在三個月內籌措10億美金,用來二次買進特斯拉股票。

而且聚寶盆限制了,只能是自己的現金流,貸款之類的都不行。

他有點猶豫,覺得三個月左右的時間,想搞出這麼多錢來有難度。

馬斯克看他猶豫,又說道:

“當然,我還有其他公司,三年前我和別人創辦了Neuralink公司,簡單說就是腦機介面技術,就是將極小的電極植入大腦,利用電流讓電腦和腦細胞“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