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吧,你先把半決賽階段的錄影發給我,我掌握一下情況,如果有時間就過去,沒時間就電話溝通吧。”

打完影片電話後,楊一斌又在曼谷呆了兩天,與bow住在一起,不過經常性地成為打擾她研讀劇本的搗亂源頭。

等到晨星私募公司的報告發過來後,楊一斌簡單看了看。

在報告中,他們關注的重點還是在傳統汽車行業中的知名車企上,他們對豐田、大眾、戴勒姆、福特等大型車企更加看好,投資建議也是入資這些企業。

他們尤其看好豐田和大眾兩家企業,認為其股價在未來更有升值空間。

新能源汽車方面,公司分析師們也更看重混合動力電動車和氫燃料汽車,對純電動汽車不太看好。

後者是曰本的汽車主流公司在搞的,混動的相對來說綜合了燃油車和電動車兩方的優勢,更被當前主流金融機構所看好。

楊一斌隨後便坐飛機飛往新加坡,去公司組織分析師討論電動汽車的未來以及特斯拉公司的發展潛力。

在會議上,公司的分析師討論很久之後,對特斯拉公司的發展還是有疑問,認為其潛力巨大,但與此同時也前途撲所迷離,它所鋪就的電動車的路子,未必競爭的過豐田這樣走其他新能源路子的大塊頭。

而且特斯拉的產能一直是個問題,再加上充電樁技術的成熟和建設都需要長期投入,分析師有疑慮是正常現象。

不過也有持不同看法的人,會上有人認為:

“特斯拉其實技術已經臻於成熟,它的問題無非就是生產瓶頸,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而且,汽車的技術革新,不可能由曰本來引導,這個賽道太大了,撬動的資本和市場太廣闊,米國不會輕鬆把這塊地盤讓出去。”

楊一斌坐在主席位上,一邊抽菸,一邊看向發言的人:

“很好,你繼續說。”

那位年輕的分析師受到老總的鼓勵,一口氣把他的觀點擺出來:

“而且我分析過華國,認為華國有押道新能源電動車的明確的戰略性意識,畢竟傳統汽車行業他們有最大的市場,卻沒有核心技術,白白把錢都送給了外國車企。但如果他們押注新能源汽車的話,就能跳過傳統汽車行業,實現彎道超車……”

“顯而易見,華國押注新賽道是必然的選擇,他們其實已經做出了選擇,特斯拉的滬上工廠最近剛剛奠基。因為豐田不可能將氫能源技術共享給華國,但特斯拉卻很有可能……”

楊一斌點點頭,說道:

“這個觀點偏向於宏觀政策導向的分析,還需要進行技術、市場、生產層面的具體分析,大家暢所欲言。”

……

討論了幾天,意見接近一致,最後楊一斌拍板定下基調,他們將要買進特斯拉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