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瑜被說的哈哈大笑,說道:

“那可能是因為太緊張了,育兒袋會收縮,把孩子彈出來了,當然這也可能是一種漫長歲月中形成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兩人聊著聊著,便談到了這種坑娃的矮袋鼠數量已經很少,受到外來野生動物氾濫的威脅。

外來物種氾濫,對澳大利亞來說是個大事件。

蔡瑜在這裡生活的時間長,對這些東西知之甚詳,此刻便一一跟楊一斌道來。

澳洲人少,全國只有2500萬人口,國家面積卻達到了769萬平方公里。

這麼大的國土面積,養著這麼點人,自然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很不充分。

所以有大量的土地閒置著,放著長草。

結果,很多外來物種只要一來到這裡,很快就能氾濫起來。

沒有天敵,外加資源太豐富,等於給它們催肥一般。

於是澳大利亞就成了一個每天跟動物作鬥爭的國家。

最開始是19世紀的24只肉食兔子,引進來後發現吃不著,於是便好心地放生了。

結果,短短几十年時間,它的數量就發展到了100億隻。

一個個長得肥頭大耳,十幾斤重也不稀奇。

可惜了,要是在蜀省,據說那裡每年都要幹掉1.3億隻兔子,各種麻辣、五香兔頭多好吃。

澳洲人繼續出昏招,他們引進了狐狸來對付兔子。

然後……

狐狸來了以後,發現澳洲本地的動物又蠢又肥又好吃,還行動遲緩。

狐狸又不傻,兔子多難捉,本地動物多好捉。

它們不介意換換食譜,只要是肉就行。

不僅如此,還有從中東帶來的野駱駝,被拋棄在澳洲之後,於是就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野駱駝群,其數量按估計超過了120萬頭。

還有野豬,這傢伙最初就是家豬,只不過跑到了野外,很快家豬變成了野豬。

這些豬重新長出了獠牙,皮厚耐操,性格暴躁,整個澳洲幾乎沒有動物能捕食它們。

結果就是數量擴大的很快。

其數量,估計在2500萬左右。

大概相當於澳大利亞的人口總數,澳洲人完全可以每人抱著一頭野豬啃。

當然,能不能啃得過野豬倒不一定。

還有野貓,這玩意其實就是家貓跑到了野外,很快就恢復了野性。

這種看起來不起眼的動物,殺戮能力驚人,一天就可以捕獲7.2只動物。

這些野貓每年要殺死7億隻左右的動物,尤其是各種昆蟲、小型爬行動物和鳥類,有統計認為有60多種鳥類的滅絕跟它們相關。

聽起來觸目驚心,楊一斌甚至為此給程頤暢打了個電話,建議家裡的貓儘量都做絕育。

不要不小心跑到野外危害了各種小型生物。

好吧,也難怪澳洲成了一個每天與野生動物做鬥爭的國家,確實,如果不做鬥爭,那本土生物就等著滅絕吧。

他們一路聊著,很輕鬆地便回到了墨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