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w因為拍這部恐怖電影,顯然有點後遺症了。

她推門進總經理辦公室,見到楊一斌的第一句話就是:

“我以後再也不演恐怖片了,經常睡著了自己把自己嚇醒。”

當初楊一斌之所以派一名小助理去,就是因為她總是把自己嚇醒。

然後再打電話把每天睡不了幾個小時的楊一斌叫醒,跟她一塊受驚嚇。

當然,楊一斌倒不會被恐怖片驚嚇到,而是被她一驚一乍的語氣給嚇到。

所以,真可以替她作證,她確實嚇得不輕。

楊一斌反問她:

“如果票房突破2億,你下次也不會拍恐怖片了嗎?”

bow脫口而出:

“不可能……”

隨後她趕緊捂住了嘴巴,這麼說豈不是貶低自己拍的電影不好嗎?

bow很不好意思地看向楊一斌,替自己辯解:

“我……不是這意思,我的意思是……,泰國很少有電影能達到2億泰銖。”

這句話也對也不對,實際上,不少好萊塢大片在泰國就很能打,比如說今年五月份上映的《復聯三》,僅在曼谷地區就拿下了4.2億泰銖的票房,全泰至少8億泰銖的票房。

順便說全泰票房往往不好統計,多家院線相互並不通資料,通常會用曼谷清邁的票房*2倍,就是全泰的總票房。

當然,這是好萊塢大片的威力,泰國國產的電影票房,一般來說就有點慘了,過億是個大坎。

其實不僅是泰國,整個東南亞,或者說除了東亞以外的電影世界,基本都已經被好萊塢橫掃了。

最慘的寶島和香港,華語片佔票房總比重的5%左右,簡直讓人覺得羞恥。

泰國至少還沒那麼丟人,每年國產片至少還能佔到約兩成。

相對比來說,東亞三國都是電影票房大市場,而且都是本土電影占優。

比如華國的國產片佔比在總票房的60%左右,這可以說在全世界也是排在前幾的,至少能有力抵擋住好萊塢的攻城略地。

韓日也都有這種能力,基本能將本土影片佔比維持在50%以上。

其他國家就徹底淪陷了,畢竟本國的電影市場有限,很難有大製作,大產出,觀眾自然而然會去看製作靡費、場面宏大,特效華麗的商業大片。

楊一斌倒是不怎麼在意她的無心之言,打趣道:

“人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豈不是賺大發了。”

bow嘻嘻笑道:

“說的也是哦,如果是那樣的話,我願意繼續參演恐怖片。”

已經確定了《我與幽靈戀愛的日子》上映日期是10月底,排片上也能看出最大的競爭對手來自好萊塢的幾部電影,這檔期有點鬱悶,10月初有《毒液》,11月中旬有哈利波特的前傳續作《神奇動物在哪裡2》。

恩,12月有《海王》,哪個都不是善茬,何況還得給《靈媒》留下上映時間,所以別等了,趁著大片間隙,在10月底就上映了吧。

為了給bow接風洗塵,除掉一身的疲憊,楊一斌特意邀請她去吃大餐,他們去了Nahm泰式餐廳。

這家餐廳的首店開在英國,曼谷是分店,是泰餐評分最高的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