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斌請眾人坐下,笑道:

“感謝各位專程來京都看我,愧不敢當,我已決定在東京設立暢想傳媒分公司,今後離的更近了,還請各位多多照拂。”

這個訊息讓眾人吃了一驚,不過想想也正常,廣告公司在有了一定的資歷後,設立分公司的情況屢見不鮮。

而且當前華國商業發達,有不少品牌會進軍國外,在國外設立分公司來服務本國品牌,是一件大家常做的事。

眾人連說恭喜。

楊一斌邀請眾人去品茶。

這次為了招待他們,酒店方請來了京都裡千家茶道的一位茶藝師來演示茶道。

這套東西其實就是宋朝時期飲茶的方法,將茶葉碾磨成粉,衝入開水攪拌引用,經留學僧人之手傳到RB,遂染上了禪宗的美學觀,以幽玄、空寂為特點。

裡千家茶道創始人將其世俗化並總結為“和、敬、清、玄”的茶道精神。

其實茶道的過程很繁瑣,並不符合當前社會的快節奏。

楊一斌只是讓這位茶藝師簡單演示了一遍該如何泡茶後就可以了。

等他離開,眾人一邊吃茶點,自己動手泡茶,一邊暢所欲言。

筒直晴子率先跟楊一斌聊起了他的廣告,並說:

“我一直都對您所採用的以情動人,以懸念吸引人的廣告思路很喜愛,我有曾做過嘗試,不過遺憾的是都不太成功,這次看了您的作品,才知道您在這方面的思考遠遠在我前面,我需要向您學習。”

她跪坐在地上,朝楊一斌稽首一拜。

楊一斌只好還禮,他笑道:

“這種模式用起來最大的問題是很難複製,用過一次後,這種型別再出現第二次就會有重複感,所以其實我認為西方的技術流融入創意中是必須的事……”

這戳中了眾專業人士的G點,他們對這個問題很敏感,眾人都有話想說,在聊天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就變得熟絡起來。

每個人都暢所欲言,針對這一問題發言。

其實也不奇怪,西方依託當前影視技術革新的優勢,在很多廣告創意方面處於優勢地位,他們有人贊同引進技術,有人反對,總之,討論的很熱烈。

楊一斌注意到那位名叫瑪麗娜的年輕而且挺漂亮的女性話很少,不過總是很細緻地觀察楊一斌。

楊一斌笑著跟她攀談,她很鄭重地向楊一斌介紹自己:“瑪麗娜是我在美期間使用的名字,我的RB名字是綾小路薰,請多多關照。”

這位小路薰給人的感覺是更西方化一些,一問才知道她從十歲左右就移居美國,讀完書後才又重新回到了RB。

楊一斌能感覺到她與其他同事有些不同,具體說不上來,但他感覺這位年輕姑娘他有機會挖到自己公司。

楊一斌試探著說道:

“瑪麗娜小姐,等我的分公司開起來之後,歡迎您常來作客。”

他故意不說對方的日文名字,其實也是一種提示,提示她像美國人那樣生活。

果然,綾小路薰下意識地用西方思維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