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斌並不關心這個,他更關心的是:

“蘇森先生,我問一聲,那兩位評委為何不給我們的廣告片透過?是質量太差了嗎?”

“哼,質量太差這種藉口他們都不敢拿出來用,雖然他們支支吾吾,說是需要考慮各地域的平衡,但他們肯定是受到了某個滬上公司的指使,因為我之前也接到了一個電話,只不過沒等說完我就掛掉了。”

“那您記得那是哪家公司嗎?”

蘇森遲疑了一下,說道:

“記不太清楚了,好像名字裡有兩個字,肯定是滬上的公司。”

“天連?”

“如果我沒記錯就是這個名字。”

已經基本可以實錘了,李思博指使天連公司阻攔他們公司的廣告作品衝獎。

這顯然是他們的第二擊。

楊一斌隨後對蘇森表示了感謝,隨後笑道:

“蘇森先生,我對於能否在時報亞太廣告節上獲得公正對待已經沒有信心了,我打算把作品投給其他廣告節。”

蘇森聽了嘆了口氣,雖然不捨得,但他也只能接受這一點。

想了想,他說道:

“好吧,我能理解你,你這部廣告相對更突出創意,我建議你參加今年的戛納創意(廣告)節的競賽,他們現在還收廣告作品,如果透過正趕得上這個月底舉行的決賽和紅毯秀,現在就先這樣吧,不管怎樣,我都會向主席申訴,祝你好運。”

“謝謝蘇森先生,您的好意我會牢記。”

他心裡憋著一股火,既然時報亞太廣告節對我的作品不公,那不光這次,今後也不會再參加它舉辦的比賽。

而且他還要透過參加其他更有影響力的廣告節拿獎,來為自己正名。

他現在就打算定下去參加哪個廣告節。

蘇森剛剛提及了戛納創意節,這個名字是後來更換的,它原名叫戛納廣告節。

它被認為是全球五大廣告節中最有影響力的一個,超過了倫敦廣告節、紐約廣告節、莫比廣告節以及克里奧廣告節,號稱“廣告界的奧斯卡”,每年決出來的全場大獎可以說代表了廣告界的最高榮譽。

贏家通常都會獲得業內專業人士以及大量高階商業客戶的認可。

如果不好理解的話,不妨想象一下戛納電影節的場景。

實際上戛納創意節跟它同源,甚至兩家走秀的紅毯都是同一個。

從時間來說,這個創意節對他來說時效最高,作品送出去後,不久就有機會參加創意節的開幕式乃至拿獎。

查過資料及報名相關要求後,他決定把作品送去參加戛納創意節的創意類和影視製作類兩個獎項的角逐,這是這則廣告最適合參加的兩個類別。

處理完這件事情,網上報送完後他鬆了一口氣。

如果對面只是用這兩招,其實並不能壓制公司的發展,他最多養著公司就是。

雖說挺讓人心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