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落淚總是能叫人心疼的,那守城的小兵年歲不大,哪裡禁得住兩個貌美女子的哀求。又見她們身上衣物髒兮兮的,頭髮也亂糟糟的,想來也沒有撒謊,乾脆手一揮放她們進去了。

臨走前還不忘添了一句,“城中混亂,你們倆且注意些。”

倆人應著加快了步伐往城裡走。歲歲是從沒來過這兒的,但陸霓裳好像對這十分熟悉,她帶著歲歲走了一條很狹窄的巷子。歲歲忽覺腹中疼痛,她停下來扶著牆捂住小腹低聲哀呼,陸霓裳趕緊給她切脈,“怕是動了胎氣,咱們得找個地方先安頓下來。”

她帶著歲歲七拐八拐,最後到了一處藥鋪。鋪子是緊緊鎖著的,裡頭的人大約摸是逃亡去了。陸霓裳站在門口盯著牌匾看了片刻才從邊上草堆裡撿了塊尖銳石頭,她要把門鎖砸開。

歲歲攔住她,“你這是做什麼?咱們不能私闖民宅啊!”

“我進我自己家,叫什麼私闖民宅?“彷彿心中是有一團怒氣,陸霓裳砸石頭的勁道很大,那鎖也不是好鎖,三兩下就被砸開了。她將鎖扯下來隨手丟在一邊,攙著歲歲進去。

潯州地勢高,周圍都是群山,但好幾條河道在此交匯,一旦發生水災就會變得很危急。

藥鋪不大,穿過最前面的鋪子往後就是一個院子,裡頭栽種了不少尋常的藥材,因為水災的緣故院子裡如今已經一塌糊塗了,到處都是泥巴漿子。再往後就是住人的地方了,裡頭的傢俱物什一概都移了位,木頭因為長時間泡在水中都發黴了。陸霓裳將屋子簡單收拾了,好在櫃子裡的衣物都用油紙裹著,裡頭的衣料都還是乾的,她快速鋪了床扶著歲歲躺下,又細細的給她切了脈,確認並無大礙後才徹底放心。

“也幸虧你底子好,要換做其他嬌弱的小娘子只怕早就保不住胎兒了。你先好生在這歇會兒,我去外頭給你抓一副安胎藥。”

歲歲點頭,這會也不是逞強的時候了,她又拉住霓裳的袖子,將自己的荷包遞給她,“若是缺什麼你就看著置辦些。”

霓裳掂了掂重量,玩味道:“這是你全部身價了?統共才這麼點,你就敢一個人跑出來,你還真是不嫌命長啊!你難道不怕我拿著這些錢跑路了,把你一個人丟在這兒?”

歲歲搖頭,“我阿爺說過一句話,與人交往要用心。你用真心對待,他人也會用真心對待。就算……大不了我信錯了人,長個教訓,下一次再碰上了我就知道了。”

“你這人還真是奇怪。”陸霓裳沒跟她客氣,將荷包收好後就出去了。

歲歲一路勞累真是太疲倦了,她輕拍小腹,“小豆丁,是阿孃不好,叫你也跟著受罪了。現在咱們安全了,你可以好好睡一覺了。”

周月沉一行人也到了潯州,不過幾人並未進城。城外早有大軍駐守,也就這兩日停了雨,但天上烏雲聚集,隨時都是要下暴雨的徵兆。

暴雨一旦下了,山洪傾瀉,潯州城內外只會是一片汪洋。

潯州城外有一萬將士駐守,如今各司其職,都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周月沉沉聲道:“性命最要緊,命人選一處高地,先將城中百姓安置好。”

沈承領命下去安排了,霍恆跟著周月沉騎馬趕去軍營。

藥鋪的主人很細心,一些藥材都用油紙裹起來牢牢鎖在藥櫃中,所以鋪子裡其實還好,也方便她給歲歲抓藥。就是後院的柴火都溼了,要點燃廢了老大力氣了。

好不容易點燃後那黑煙嗆人,她一邊咳嗽一邊煎藥,等到她把藥端進去的時候一張漂亮的臉都花了。

歲歲本睡得不熟,所以陸霓裳一進來她就睜開眼了。霓裳將碗端來,“正好你醒了,把這安胎藥喝下去。”

“我說我運氣真好,你長得好看又會醫術,一路都在照顧我。”那藥還有些燙,歲歲慢慢吹涼了才喝下去。

等她喝完了藥陸霓裳才嘆著氣跟她說實話,“只怕城內的情況不容樂觀,那烏雲就在頭頂上方盤旋著不走,若是這兩日再有大雨,山洪爆發,內城外城都會陷入一片汪洋。”

她執意要到這藥材鋪子裡是為了尋一樣東西,如今東西拿到手了也就沒有留下來的必要了。歲歲乖巧的沒有多問,她們要趕在天亮前混入難民中再度出城。

陸霓裳包了幾株名貴藥材在包袱裡,“這些好藥材回頭留著給你補身體用。”那門鎖已經被砸壞了,她不過是將門虛虛帶上,盯著那大門上的銅環久久不出聲。

歲歲握住她的手腕,讓她找回一點力量,歲歲帶著她轉身,“咱們走吧!”

她們混在難民中,臉上也都抹的髒兮兮的,根本就沒人注意到他們。等平安出了城門後又順著大波人流往北而去,周圍有人跟他們說官衙命人在山上搭了臨時住所,且等上幾日,只要沒有暴雨落下就能回去了。

潯州這地方本就多雨,每年都會發水災,只不過今年格外嚴重。一般不到萬不得已這些人不會選擇背井離鄉去他出討生活,多半還是會等水退了後留下來重建家園。

人群太過擁擠了,很快就將兩人衝散。歲歲隨著人流往前,而陸霓裳卻被挾著往另一個方向。兩個人伸長了手臂,拼命喊著對方的名字。

可人太多了,她們離對方越來越遠,最後完全看不見彼此了。

歲歲試圖要回去找人,但想著陸霓裳肯定也不會留在原地的,屆時她回去了反而更容易走散。不如先跟著這些人找到落腳點,只要確保城中是安全的,那她總能折回去找到陸霓裳的。

歲歲這一波人被安置在山上的山神廟中。原先山下有好些個村莊,他們信奉這山中的神明,逢年過節都會祭祀,以求得護佑。村民更是湊錢年年翻修這廟,所以地方不小,用來遮風避雨倒也足夠。

不過人實在是太多了,官衙的人便安排婦孺幼兒優先進廟中,其次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年輕力壯的便在廟前頭的空地上搭出一個棚子了暫做休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