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想買也要過幾年,等自己的公司真正的站起來了,一年能盈利幾十億了,才能穩妥收購。

天天動聽也排除,創始人矮大緊。

千千靜聽前兩年被千度所收購,這個也不能想了。

酷我音樂剛剛接收到1,000萬石油幣的投資,想要以低價收下來根本不可能。

所以沈益將目光瞄向了蝦仁音樂。

這是一家06年成立的音樂公司,規模比較小,也暫時沒有人投資。

這個公司的創始人都是從阿巴阿巴公司出來的。

他們有著許多問題,比如說別人的音樂免費,那他們現在在這個時候則是收費。

雖然他們在技術上要優於其他的音樂軟體,但是在商業化的程序中走了很多彎路。

沈益去搜查了他們的資訊,才發現他們在今年,網站才剛剛開始內測,是一款音樂分享平臺。

音源全靠使用者上傳,而靠使用者上傳,他們沒法知道使用者是誰,也就存在使用者上傳的是別人的音樂的狀況。

通俗的說呢,也就是盜版,所以說他們在這一方面和其他的音樂軟體並沒有太大區別。

畢竟身處於這個野蠻生長的時代,法無禁止即可為。

雖然有些不道德,但是前期缺錢嘛,還沒有人來投資,就只能這樣做了。

對於版權他們是會越來越重視的,而且音樂行業可以先上車後補票。

但是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曲庫全面,而且對於音樂的資訊非常精準。

而且對使用者聽歌的型別推送非常精準。

他們因為是收費的音樂平臺,所以在天使輪投資就被很多資本家給pass掉了。

聽說他們是收費,和別的音樂平臺迥異,那些資本家甚至是頭都不回就走了。

資本不愛音樂,資本喜歡的只是流量、IPO和套現。

所謂的網際網路巨頭資本,甚至還沒有遠見,沒有耐心,不會真正孵化有價值的東西。

創造蝦仁音樂的一群人,是真正愛音樂的一群人。

沈益還記得,這個平臺軟體的創始人,曾經發文抨擊過:“行業現狀荒誕到令人髮指。”

的確如此,很多音樂專輯成為了追星女孩們給愛豆打榜、給資本賺錢的低階工具。

這簡直是對音樂的侮辱。

沈益覺得自己看不下去,因為他不是一個資本家,而是藝術家。

美術、音樂、設計。

這就是他從小的愛好,他也曾經有過無數具有閃光點的優秀作品。

曾經他也為了賺錢而放棄自己的理想,但是賺過錢之後,他轉身又回到了自己理想的懷抱之中。

在他沉寂的那些年裡,他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斷努力,最終有所成就。

但是現在回來之後,他並沒有一天日子真正追求過自己最初的理想。

專注於音樂。

他的心思和蝦仁團隊相契合,它不會作為一個資本家出現在蝦仁團隊面前。

而是作為一個音樂愛好者,出現在蝦仁團隊面前。

他們會聊得來的,也會用盡心思將產品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