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鄒君將晉級後解封的四門“仙法”傳給了眾女後,便開始思考接下來的打算,不能隨波逐流,得應運天道,逆天爭命!

“各仙門請注意!靈山佛界已到,請按照先後順序下船!”就在鄒君等人依舊沉浸在盤膝打坐吐納煉氣之狀態中時,整個船艙世界中想起了“皓月飛舟”器靈的聲音:“按照登船順序,‘五臺山道場’第一,‘九華山道場’第二,‘青城山道場’第三……”待“器靈”唸了幾十個“道場”之後,最後才輪到“東華道場”。於是,鄒君便根據之前的約定,領著一眾同門千餘人紛紛化作遁光飛出船艙。出光門後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茫茫雲海無邊無際,只有遠處有一座巨大無比且寶光四射的“須彌山”,山下雲海上人滿為患。

此雲海上之“須彌山”也就是“靈山”或曰“靈鷲山”,乃釋迦牟尼當年修行並悟道成佛之地,也是西方“佛教”發源地。遙想當年,唐僧師徒四人跋山涉水行走十萬八千里到此取經,所見所聞只不過是雲海之下場景。在下界銀河系內太陽系之地球凡間東方古國民間神話故事《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千辛萬苦要去投奔的“靈山”果然與他處不同。他們見了些琪花、瑤草、古柏、蒼松後,所過地方,家家向善,戶戶齋僧。每逢山下人修行,又見林間客誦經。師徒們夜宿曉行,又經有六七日,忽見一帶高樓,有幾層傑閣。

那山中眾多“樓閣”真個是沖天百尺,聳漢凌空。低頭觀落日,引手摘飛星。豁達窗軒存宇宙,嵯峨棟宇接屏。黃鶴信來秋樹老,綵鸞書到晚風清。此乃是靈宮寶闕,琳館珠庭。真堂談道,宇宙傳經。花向春來美,松臨雨過青。紫芝仙果年年秀,丹風儀翔萬感靈。於是,三藏舉鞭迅指道:“悟空,好去處耶!”————行者道:“師父,你在那假境兒假佛像處,倒強要下拜;今日到了這真境界,真佛像處,倒還不下馬,是怎的說?”————三藏聞言,慌得翻身跳下來,已到於那樓閣門首,便開始下拜,步步登封。

此乃“靈山”之山門迎客處,又行數里,經過了“凌雲渡”,才到達“靈鷲峰”山頂雷音古剎,即“雷音寺”。山上青松林下列優婆,翠柏叢中排散士,奇珍異寶,珍饈百味;剎中有八菩薩、四金剛、五百羅漢、三千揭諦、十一大耀、十八迦藍,直到大雄寶殿上莊嚴無比的釋迦如來。此乃雲海之下“靈鷲山”之景象,是顯化出來給凡人看得。如今眾仙懸停雲海,當然由“航空港”接待了。

所謂“航空港”其實就是空間法陣所釋放出來的巨大結界幻化而成的“空間渡口”,就如同“皓月飛舟”所自帶的“船艙世界”一般巨大無比的“須彌空間”或曰“小千世界”,因為佛法中有一門大神通叫做“三千菩提界”,也就是不同等級修為的僧尼們,依照自己對佛法之修為,利用佛法所幻化出來的“小千世界”的數量與質量,就好比“真仙”以上修為的“仙人”製造“仙域世界”。

這其中,只有修為境界達到了“元神期”以上的“佛修”弟子才能施展這種“逼真幻術”,靠的是消耗大量精神力來維持自己在極短時間內“臆造”事物。然而,真正能透過“主觀意識”來製造“客觀物質”者,修為境界至少要達到“歸元真我”甚至“合體真靈”才行。不過,這時的“佛修”弟子們所憑空製造出來的“主觀意識”世界,只能存放下界之物,對於仙界之物,須得真佛才行。

所謂“真佛”,則是修為境界達到“真仙”級別的“佛修”弟子。順便說一句,“佛修”弟子修為境界從低到高依次是信眾、沙彌、比丘、執事、班首、住持、方丈、法王、珈藍、揭諦、天龍八部、金剛、羅漢、使者、尊者、菩薩、佛陀、佛祖。其中,“信眾”也叫“居士”或“俗家弟子”、“善男信女”,並且受了“三皈依”的“善男”叫做“優婆塞”,受了“八關齋戒”的“信女”叫做“優婆夷”,其皆為佛教“外門弟子”。出家之後就成了佛教的“內門弟子”,男的為“僧”,女的為“尼”,皆稱“比丘”。

至於“沙彌”,則是七歲以上不滿二十歲的男女“佛修”。男的被稱為“沙彌”即“小和尚”,女的被稱為“沙彌尼”即“小尼姑”,其雖為佛教“內門弟子”,且合稱為“僧尼”或“僧侶”,但僅為“志同道合”修習佛法,而非道教中的“道侶”,故在佛法修為上最多隻相當於“玄門道教”的“煉氣靈徒”而已,往上就是“比丘”。“僧”又稱“比丘”,“尼”又稱“比丘尼”,在“佛法”修為境界上介乎“煉氣靈徒”與“築基真修”。在“沙門釋教”各種寺廟中,“比丘”的上一級通常為“執事”多有築基修為。

“執事”在佛法修為上介乎“築基真修”與“金丹真人”間,其上一級的“班首”在佛法修為上多為“金丹真人”;再上一級的“住持”在佛法修為上多為“元嬰真君”;再上一級的“方丈”在佛法修為上多為“化神真尊”;再上一級的“法王”在佛法修為上相當於下等界空“佛修”開山祖師級存在,在佛法修為上多為“返虛真一”;再上一級的“伽藍神”即佛教護法,在修為境界上多為“歸元真我”;再上一級的“揭諦”也是佛教護法,修為境界多為“合體真靈”;再上一級為“天龍八部”,也被叫做“八部眾”。

“天龍八部”也叫“八部天龍”,乃佛教護法天神,所在宇宙維度跨越中等界空平行宇宙和高維度宇宙諸天萬界。所謂“八部眾”即八種“神道怪物”,乃人、神、妖、魔、鬼、怪雜合體。因為“天眾”及“龍眾”在“八部眾”裡實力最強且最為重要,所以稱其為“天龍八部”。八部者,一曰“天眾”、二曰“龍眾”、三曰“夜叉”、四曰“乾達婆”、五曰“阿修羅”、六曰“迦樓羅”、七曰“緊那羅”、八曰“摩呼羅迦”。其中,“摩呼羅迦”乃大莽蛇神,人身蛇頭,又稱作“地龍”,乃“天龍八部”之一。

“天龍八部”修為境界大多介乎“虛仙”與“散仙”之間,只有“天眾”和“龍眾”達到了“真仙”級別。佛門“金剛”護法修為境界至少相當於“真仙”,且多為“法體雙修”,故具有“玄仙”實力,能夠越級挑戰“金仙”。“羅漢”者,“金身羅漢”也,修為達到了“金仙”級別,但因“法體雙修”,故相當於“玄仙”中至強者,能夠越級挑戰“太乙仙尊”。“使者”又稱為佛門“謁者”,是專門為菩薩、佛陀們向其他非佛教的修真勢力傳達佛教意願者,修為達到了“太乙仙尊”級別,相當於“中階仙人”實力。

“尊者”即“菩薩”代表佛門向其他修真勢力傳達意願者,修為境界至少相當於“大羅神仙”級別,對應著“玄門道教”之“大小天尊”,比如“觀音菩薩”又稱為“觀音尊者”,其前身為“闡教十二金仙”之“慈航道人”。“文殊菩薩”前身為“闡教十二金仙”之“文殊廣法天尊”;“普賢菩薩”前身為“闡教十二金仙”之“普賢真人”,等等。不過,“尊者”中也有高低之分,就看其修為境界如何?比如“觀音尊者”與“如來佛祖”在“天庭”並列為“五方五老”,說明觀音菩薩修為境界至少也是“混元道祖”。

“混元大仙”即“混元散仙”、“混元真仙”、“混元金仙”之統稱,但實際上多指“混元散仙”,畢竟“混元真仙”就已位列各大小道場“開山祖師”,是為“混元道祖”了。而“混元金仙”則是已成功斬卻“善屍”與“惡屍”的“混元大仙”,若能再斬卻“本我屍”就成了“準聖”,即“大覺金仙”或曰“佛陀”。若“大覺金仙”即“佛陀”能將自己散發到各界空平行宇宙諸天萬界之“神念”或“大願”化作眾生修行圓滿後得以“元神歸位”,則能“立地成聖”或曰“證得佛陀果位”,稱為“聖人”或“佛祖”。

同理,無論是“天道聖人”還是“西方佛祖”,修為都達到了“混元無極大羅神仙”境界,即“封神演義”之“混元大羅仙”!

“哈哈,好一處‘梵天淨土’!好一片‘西方佛界’!”這些來自“天庭”的援軍足有千萬之眾,各自分成不同的方陣懸停著。

…………………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贊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