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奧斯卡有史以來最大的提名慘案!(第3/3頁)
章節報錯
更讓無數媒體興奮的是,《蝙蝠俠:黑暗騎士》所收穫的8向提名,盡顯學院對於該片的輕視態度。
最佳男配角,最佳化妝,最佳音效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剪輯,還有一個最佳攝影。僅從提名名單就能發現,並沒有出現一個夠分量的獎項。
學院的態度顯然不正常,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等等都沒有,實在是與對待《泰坦尼克號》的差別太大了。
就在提名者午宴結束的當天,整個北美的輿論,全都指向了學院的公平性。不光是普通觀眾,就連大量圈內人也不理解,不明白學院既然已經向市場低頭,為什麼還要守著最後的一絲理念,選擇忽視非現實主義影片。
其實說穿了,一部商業片,與一部非現實主義影片,兩者之間的差別真的大嗎?只要看過《蝙蝠俠:黑暗騎士》和《泰坦尼克號》,傻子都清楚,前者在藝術性上面,要遠遠高過後者粗暴的扇情。
就在奧斯卡提名者午宴結束後的第二天一早,幾乎所有媒體,都在自己的主要版面上做了相關報道。《洛杉磯時報》像是急先鋒一樣,公開為《蝙蝠俠:黑暗騎士》開始叫屈:
“奧斯卡有史以來最大的提名慘桉!
1998年2月10日,北美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正式於比弗利麗晶酒店舉行了提名者午宴,《泰坦尼克號》以史無前例的14項提名領跑。好來塢黑暗之王韋恩格林伯格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卻只得到技術類的8項提名,堪稱幾十年時間以來,奧斯卡最大的一場提名慘桉!
從當年的《小丑》,到現在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彷佛學院就像看不見韋恩格林伯格的偉大一樣。尤其是現在這部影史票房第一,是全球公認將市場與藝術結合最好的作品,甚至沒有之一!
學院的評判標準是什麼?參與投票的評委投票理由又是什麼?很多事情全都不得而知。本報在得到相關提名結果後,緊急在街頭、影院中,對大量普通影迷展開了一項調查問卷,結果肯定會驚爆所有奧斯卡評委的眼球。
根據九百二十名影迷接受採訪的結果,有超過八百名影迷表示,韋恩格林伯格獲得最佳導演小金人的《無間行者》,遠不如這《蝙蝠俠:黑暗騎士》偉大,更有超過一半的觀眾,疑惑奧斯卡的公正性,表示將不會收看本屆頒獎典禮......”
類似報道的還有《好來塢報道者》、《娛樂》、《首映》等權威娛樂媒體,幾家權威媒體的看法相對一致,都認為就算學院不喜歡非現實主意影片,也不該徹底無視《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偉大,更不該敷衍到只給8項技術類小金人提名。
一時間整個北美對於學院的言論風起雲湧,這一點讓無數人意想不到,類似“奧斯卡沒有任何公正性可言!”,“學院此舉,會毀了奧斯卡接近百年的聲譽!”等等論調喧囂日上。
話題被越炒越熱,以一種所有人都沒想到的速度,迅速蔓延出了北美。就連一向以批判態度,看待韋恩影片的傳統電影發源地歐洲,多家媒體都對此事發表了相關看法,對學院、奧斯卡冷嘲熱諷不斷。
“朱莉亞,停下!把這段巴里艾倫準備奔跑的特寫鏡頭,換成備用的推進鏡頭。”
華納製片廠攝影棚,《閃電俠》的後期工作室當中,韋恩觀看著已經徹底剪輯完的成片。突然響起的聲音,顯然他此時又有了新的想法。
“頭兒,這個特寫保持現在的升鏡,會不會好一些。”
一旁的副導演吉爾莫,雙手抱在胸前,聽見韋恩喊停並且要再次更改,微微皺著眉頭,轉過身低聲問道。
朱莉亞此時也轉過頭,望向單手託著下巴思考的學弟,替換一個鏡頭並不算什麼,就怕這個鏡頭替換完,後面一系列連線的鏡頭都要重新安排,工作量在無形中變大了非常多。
“換!”
稍稍又考慮了一會,韋恩堅定的揮了揮手,看向剪輯師朱莉亞。“我需要讓觀眾進入巴里艾倫的內心,與他產生感同身受的“爽”。”
“ok。”
朱莉亞聳了聳肩,轉過身低聲重複著他的要求。“巴里艾倫奔跑前特寫,由升鏡改為推鏡。”
電影中攝影機的運動,遠沒有普通人想象中的複雜,簡單來說一共只有八種,分別是推,拉,搖,移,跟,升,降,甩。
特別是導演最常用的推鏡頭和拉鏡頭這兩種,就比如現在正要替換的巴里艾倫奔跑特寫,推鏡頭很好理解,就是攝影機逐漸推進被拍攝物件,就等於是在用觀眾的角度,逐漸拉進與被攝物件的距離。
對電影主角推鏡頭的大量運用,也就會產生一種,讓觀眾進入主角內心的效果。
很多導演都喜歡大量使用這個手法,推進鏡頭,會激發觀眾的主觀感受,就比如對巴里艾倫的推進特寫,能夠讓觀眾產生一種感同身受的錯覺,一起體驗速度帶來的爽快感。
通常這種方法更多被用在藝術片中,緩慢推進的鏡頭,能夠讓觀眾走進角色的內心,更好的感受到導演想要輸出的情緒。商業片中就沒那麼複雜了,之所以會這樣運用,單純就是為了增加觀眾的爽快感。
趁著朱莉亞在調整影片,尼娜輕輕拉了一下韋恩的衣袖,等他疑惑的轉過頭,低聲彙報道:“因為《蝙蝠俠:黑暗騎士》的提名問題,外面已經吵翻了天。學院主席給傑夫打去了電話,暗示你本人最好能親自出面,對媒體做一些澄清。”
韋恩比誰都清楚,學院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單純就是他前一年已經拿到了所有榮譽,再加上《蝙蝠俠:黑暗騎士》沒有一點想要爭取的態度,一切其實都非常正常。
巧的是,當《蝙蝠俠:黑暗騎士》與《泰坦尼克號》放到一起時,很容易讓人感到不公平,再加上媒體為了熱度的大肆炒作,才形成了現在全民叫屈的情況。
笑了笑,韋恩點了點頭,對助理小姐吩咐道:“ok,安排的簡單一點,《閃電俠》的工作已經到了最後時刻,我沒太多時間浪費在這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