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以韋恩在華納兄弟的影響力,如果態度鮮明的支援誰,那這個人肯定會佔據最大的優勢,畢竟不管是股東還是高管,都不可能忽略他的意見。

但是,如果以一個資本的正常做法,肯定是看著雙方競爭。充分給予雙方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間,剩下的事情就明顯了,誰能為自己帶來更大的利益,最後旗幟鮮明的支援誰。

別說私人關係,當涉及到這種事情的時候,沒有任何私人關係好講,誰能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利益,比什麼都重要。現實就是,私人關係是可以培養的。

“不,尼娜。”

韋恩搖了搖頭,帶著笑意說道:“你忽略了信任。”

他和傑夫羅賓諾夫,和布魯斯羅森布魯姆之間建立的信任關係,是用多年時間慢慢建立的,想要在和其他人重新開始建立這種信任,勢必還需要很多年。

“我就知道。”

助理小姐滴咕著,微微搖了搖頭。在她看來,自己老闆就是需要冷酷的時候,總表現出不合時宜的人情味,這對於一位億萬富翁來說,並不是什麼良好的品質。

《仙木奇緣》

站在韋恩的角度上來說,他並不希望華納兄弟內部出現鬥爭,而在一開始,就選擇旗幟鮮明的給布魯斯羅森布魯姆支援,能夠很大程度上,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競爭出現。

不僅僅是尼娜看出來了,恐怕就連傑夫羅賓諾夫在內心中,也早就看出來了,布魯斯羅森布魯姆的性格特點,苛刻的來說,就不太適合坐上華納兄弟掌門人的位置。

這一點韋恩當然也非常清楚,這位華納兄弟發行主管,堪稱業內的營銷大師,各種對電影宣發的手段,與其他公司專案競爭的方式,都能夠信手拈來。

可是他本人的性格誰都看得清,人過中年始終保持著陰狠狹隘,對很多事情慣用極端手段,這些都遠不如傑夫羅賓諾夫的四平八穩。讓他做電影發行、宣發、公關等等事務,都是一把非常尖銳的大刀,但是做一家傳媒集團的帶頭人,誰都不知道這樣的性格,會給公司帶來什麼。

但是布魯斯羅森布魯姆在韋恩這裡,有一個誰都比不了的優勢,那就是信任。這位發行主管,親手操刀為韋恩公關下來了奧斯卡最佳導演,他們雙方之間那種心照不宣,完全不是其他人能夠比擬的。

“如果有一天傑夫真的卸任,那布魯斯就是最符合我們利益的人選。”

見尼娜還要勸自己,韋恩嚴肅的給出了肯定句。有些事情他沒辦法說,事實就是,在他的記憶中,始終沒有艾倫霍恩這位的一絲印象。

他的到來,無形中改變了很多事情。本來按照正常的走向,凱文特蘇哈拉現在應該還是華納兄弟的ceo才對。這貨就是典型的好來塢大老做派,蒂姆伯頓版《蝙蝠俠》第一、二部成功後,立即對DC系列大加干涉,後面又在《蝙蝠俠歸來》《蝙蝠俠與羅賓》身上在了大跟頭。

恰恰是韋恩的到來,讓華納兄弟一點彎路都沒走,他本人的影片,再加上無形中的影響,讓華納兄弟直接有了六大巨頭第一的營收,也讓凱文特蘇哈拉,直接升任上了時代華納ceo。

至於傑夫羅賓諾夫就更出名一些,他在華納兄弟這家電影集團,擔任影視製作高層長達十七年,期間無論是全球票房超過二十億美金的《蝙蝠俠》三部曲,還是票房超過8億美金的《盜夢空間》,以及票房超過十三億美金的《宿醉》,獲得多項奧斯卡大獎的《地心引力》,背後都閃現著他的影子。

而他也憑藉著平穩的管理風格,對續集電影的敏銳市場洞察力,成功坐上了華納兄弟總裁的位置。

就算韋恩把腦袋想破,也沒回憶起有關艾倫霍恩的任何資訊,只是敏感的感覺這個名字很熟。事情很明顯,種種原因的驅使下,都讓他毫不猶豫的選擇支援布魯斯羅森布魯姆。

華納兄弟有可能出現的動盪,距離現在還很遙遠,韋恩只是吩咐,讓尼娜多盯著華納兄弟的資訊,轉頭繼續把精力,放到了即將完成的電影《閃電俠》上,以及不時就需要他出席的頒獎舞臺。

時間在他的忙碌中緩緩推進,媒體們熱炒《閃電俠》對決《哥斯拉》的聲音,也隨著頒獎季進入高巢,逐漸偃旗息鼓。1998年2月10日,北美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正式舉辦了奧斯卡提名者午宴,宣佈了入圍第70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所有影片。

該屆奧斯卡共設有24個常規獎項,1個榮譽獎項和5個科學技術獎,同時,提名者午宴,由ABC電視臺全程對世界展開直播。

近段時間好來塢的發展,可以算的上風起雲湧,《泰坦尼克號》在97年末的強勢出場,這個圈內人士口中的奧斯卡獎小年,讓整個北美的觀眾和相關從業者,都對本屆奧斯卡,產生了濃厚的好奇心。

《泰坦尼克號》這部影片,完全沒有出乎大部分人的預料,當日在奧斯卡提名者午宴中,成為了最大的那個贏家。與此同時,該片還打破了一項記錄,憑藉史無前例的14項提名,榮膺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數量最多的影片。

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實際上很多人都已經有所預料。就在奧斯卡提名者午宴舉辦之前,《泰坦尼克號》的北美票房,已經超越了4.5億美金,在這項資料上面,僅僅也只排在《蝙蝠俠:黑暗騎士》後面,可不能忽略的是,還在不斷有瘋狂的觀眾,一遍遍走進影院購票反覆觀看。

如果加上海外取得的成績,《泰坦尼克號》的全球票房,已經累積超過了10億美金,並且上漲趨勢並沒有放緩多少。到了現在,就連所謂的電影市場專家們,都沒人能看清楚這部片子的市場潛力有多深。

奧斯卡提名者午宴還沒結束,整個北美輿論已經吵翻了天,起因還是《泰坦尼克號》史無前例的14座小金人的提名。

作為對比,今年造成同樣大型觀影風暴,同樣碾壓世界全部電影市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提名者午宴上公佈的結果,卻讓無數人大吃一驚,僅僅只有8個提名,這顯然挑動了無數媒體的敏感神經。

沒錯,《泰坦尼克號》並不是一部非現實類影片,可是該片商業屬性濃郁到人盡皆知。

北美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既然已經向《泰坦尼克號》過十億美金的票房低頭,亦或者說已經向市場低頭,為什麼又對《蝙蝠俠:黑暗騎士》區別對待?難帶就因為《蝙蝠俠:黑暗騎士》是一部非現實主義的影片?這顯然有些說不通。

既然已經決定向市場低頭,既然沒辦法無視過十億美金的鉅額票房,區別對待,可就與學院標榜的公平相駁了,尤其《蝙蝠俠:黑暗騎士》還是現在的影史票房第一位,無論是北美票房還是全球票房,都是無可爭議的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