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開戰時刻》前面很長時間的劇情,展示的全是一個男人如何一步一步磨練自己,同時克服內心恐懼的過程。

並且韋恩還用非常簡練的手法,引入《小丑》的劇情設定,這部影片直接和《小丑》相銜接。

而且觀眾看到這裡,也基本明白了簡單的人物關係,哪怕之後節奏陡然加快,也不會出現觀影障礙。

洛杉磯中國大戲院中,貝拉格蘭特同樣也是邊看邊思考,她與周圍的普通影迷不同,明天一早的《洛杉磯時報》,將會承擔一些影片宣傳任務,她的報道也將會放到娛樂板塊頭條上。

影片看到了這裡,且不說後面的結果如何,給她最大的驚喜,就是克里斯蒂安貝爾對蝙蝠俠的塑造,可以說是非常成功,而且她敢肯定,以前上影后的很長時間內,這個英國演員會變成現實世界的布魯斯韋恩。

就算克里斯蒂安貝爾不願意,影迷也會把他當成蝙蝠俠的代言人,這是他用精深的表演換回來的,即是榮耀,也是束縛。

“貝拉。”身旁坐著的攝影師目光沒離開大銀幕,小聲叫了她一聲,說道:“我要是你,就會想辦法給影片男主角,做一個獨家專訪。這個年輕人要大紅大紫了,他的表演簡直就是蝙蝠俠降臨。”

“你也這麼覺得?”貝拉格蘭特沒想到,搭檔竟然和自己想到了一起。“我會盡快約專訪的,當然,最好是獨家專訪。”

影片已經放映到了布魯斯韋恩經過考核,即將正式加入影武者聯盟的儀式,與此同時,組織的首領終於說出了他的目的,就是毀掉他們眼中已經無可救藥的哥譚市。

並要求他當場幹掉一名偷竊者,以證明對組織的衷心。

影武者聯盟首映,還把哥譚市比喻成了君士坦丁和古羅馬的衰敗,是一種歷史一樣的不可逆,哥譚市終將在自身的消亡中隕滅。

而影武者聯盟只是扮演上帝之手,去加速哥譚市的覆滅和重生,在影武者聯盟的眼裡,哥譚市是世界的毒瘤,必須連根拔起,才能還世界安寧。

布魯斯韋恩當然是拒絕的,他發誓自己不會殺人,當發現影武者聯盟的目的是毀滅自己的家鄉時,他更是決定,把這個邪惡的組織給滅掉。

於是,隨著他火燒了組織學院,陡然加速的動作場面,也迎來了影片的第一個高巢。

激烈的各種打鬥爆炸戲份過後,影武者聯盟組織看似被摧毀了,他還在靈魂導師亨利杜卡掉入懸崖前,救下了自己的老師。

一切都結束後,布魯斯韋恩結束了流浪生活,回到了久違的哥譚市。

此時城市已經被卡邁恩的黑幫所控制,司法和警察同流合汙,讓哥譚市比他離開前還要沉淪和衰敗。

布魯斯韋恩決心要改變這座城市的現狀,讓正義迴歸。他認為哥譚市正是缺少一位正義的化身和象徵,從而才讓哥譚人民失去了信仰和希望。

而這個象徵,以血肉之軀的布魯斯韋恩是做不到的,於是,蝙蝠俠的理念孕育而生。

他回到了小時候掉落的井下洞穴,去再次面對自己的恐懼源頭,蝙蝠。並用蝙蝠俠作為自己化身正義的象徵,從而達到和恐懼擁抱,讓自己迸發更大的力量。

當布魯斯韋恩擁抱成群的蝙蝠,驕傲的昂起頭時,影片中也響起了雄渾的背景音樂。

《蝙蝠俠:開戰時刻》放映到現在,影片的基調就是黑暗嚴肅的講故事,尤其是配上這種苦大仇深的男主角,觀眾雖然能夠接受這種嚴肅刻板的故事風格,同樣也在一直積累壓抑的情緒。

而雄壯的背景音樂,加上布魯斯韋恩擁抱蝙蝠群的畫面,讓所有人都瞬間亢奮了起來,把一直壓抑的情緒釋放了出去。

觀眾們明白,真正的蝙蝠俠在此刻誕生了,他們熟悉的那個打擊罪惡,默默守護哥譚市的超級英雄來了。

影廳中雖然是一片痛快的呼氣聲,卻並沒有人拍手叫好,更別說和朋友討論劇情了,這注定了是一部黑暗嚴肅的史詩,讓人只想把注意力放到影片上,唯恐錯過一幀一秒。

畫面上鏡頭一轉,又出現了一個DC粉絲熟悉的場景,阿卡姆精神病院。

克萊恩是精神科醫生,專門為黑幫做事,把那些黑幫犯人診斷為有精神疾病,讓他們從監獄轉到阿卡姆精神病院,從而獲得更多的自由和保護。

不過,克萊恩沒有完全聽命於卡邁恩,他背後還有更加神秘的組織。

布魯斯韋恩的突然迴歸,直接在公司裡表示了沒有爭權奪利的想法,只是想去應用科學部查查崗。

應用科學部由福克斯掌管,這個部門屬於韋恩集團的冷門,常年無人問津,但也就在這,布魯斯韋恩開始了自己蝙蝠俠裝備的研發。

雖然故事節奏明顯超快,可在這裡,韋恩還是用了不少的篇幅,去介紹蝙蝠俠的裝備黑科技,目的有兩個,其中一個肯定是為了吸引觀眾,影迷對這些炫酷的裝備一直都充滿了熱情,甚至會有人為了研究這些裝備,反覆購票觀看影片。

另一個目的就是周邊,韋恩拿起攝像機就是個導演,可放下了攝像機,他就是個利益為先的資本家,華納兄弟還有他的股份,影片真正盈利的大頭,永遠都是這些造價成本極低卻賣的非常昂貴的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