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怕的是,明明是那個兇手做錯了事,可是受害人卻因為承受不住外面的流言蜚語最終自殺了。

兇犯到現在還沒有抓到……

柴麗婷失蹤案發生約一週後,還有另外一個女性失蹤案,失蹤的人是鎮上的居民盧玉梅,年紀大約在四十歲左右,因為與丈夫發生矛盾離家出走,一年來也是音信全無。家裡人找了半年多,後來慢慢的就放棄了。

這三個案子,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實際上是有關聯的。

首先,失蹤,或者受害人都是女性,年紀跨度雖然不小,但是她們之間還真就有一個共同點。

案發時,都是下著小雨的天氣!

不是大雨,不是雷陣雨,偏偏就是小雨。

很有可能小雨這種特定的天氣,會刺激到犯罪分子心底的某處神經,從而造成他受到刺激,犯下罪行。

安子溪想到這裡,在本子上畫下一個大大的問號!

假設柴麗婷不是被人販子拐走了,而是被害了,那麼害她的人,有沒有可能和後裕鄉強迫案,還有盧玉梅失蹤案是同一個人所為?

其次,柴麗婷和後裕鄉的那位受害人,都有一個比較顯著面部特徵—酒窩。

柴麗婷是淺還長的梨渦,另一位受害人的酒窩比較大一點。

這難道也是巧合?

可惜是的,派出所的檔案裡沒有另一位失蹤人盧玉梅的照片,她需要證實盧玉梅是不是也生了一對酒窩。

如果有,那麼犯罪嫌疑人的行兇範圍就可以鎖定了。

她甚至可以根據這兩種特性,來一招引蛇出洞。

不過……

她還需要確定兩件事情!

安子溪將桌上的資料全部收拾起來,起身向門口走去。

年輕警員正好打飯回來,一開門,差點和安子溪迎面撞上。

“你這是去哪兒啊!我剛把飯打回來!”

“飯就不吃了……”安子溪本來要走,請他代自己向田所長道謝,猛然想起自己還有兩處疑惑,便改口道:“我有個事情想問問你。”

“你說。”年輕警員指了指屋子,“要不然屋裡說吧!”

也行吧!

兩個人就進了屋。

“那個,我看你挺年輕的,不知道你是哪年來咱們所裡的?”

小夥子臉一紅,“那個,你問這個幹啥?”

“不是,我主要是想問,盧玉梅那個案子,你知道不知道?”安子溪將檔案抽出來,遞到他的面前。

“知道,知道。”小夥子點了點頭,知道自己誤會了,連忙擺正心態。他將飯盒放在桌子上,接過檔案道:“這個案子也是去年發生的,和柴麗婷的案子前後腳發生的,我印象深刻。”

安子溪一聽說他知情,立刻來了興趣,“那個,我看這上面說,人失蹤了半年才來報案,為什麼呀!”

“嗨,說起這個事兒啊,還真是一肚子氣!這個盧玉梅平時在婆家沒少受氣,她愛人喝了酒就打她,天長日久,再好的感情也經不起這麼磨礪啊!每次她挨完打,都要跑,過了兩三天就回來了!下次再打再跑!家附近的鄰居,早都習慣他們家裡狼嚎鬼叫的打罵聲了!只是去年她出事的時候,大家還以為她像以前一樣跑出去幾天,過幾天就會回來的,結果呢,人一直沒回來,孃家那邊也聯絡不上她,就說盧玉梅是被她丈夫一家子害了,這才來報案的。”

原來是這麼回事。

“為什麼檔案裡沒有照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