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太子詔書已下,高演擔心高湛會心生不滿,因此屏退所有人,只留下了高湛和他在涼風堂。

天陰沉沉的,微風襲來,竹簾晃動,有幾分入了冬的涼意。

高演看著坐在下首的高湛,有些難以啟齒,他曾經說過要立九弟為皇太弟,如今卻食言了,心裡有些愧對九弟。

高湛也不著急,坐在下首,等著高演問話。剛剛在朝堂之上,立太子的詔書已下,此刻又將他叫來,不用猜也知道是因為什麼事。

半晌,高演斟酌著開口:“九弟,太子還小,六哥此次出征,朝中之事還要多多倚仗九弟。”

高湛嘴角一抹似有若無的笑,“陛下言重了,身為臣子,自當為朝廷效力。”

一句話,堵的高演不知該如何繼續說下去。他試著再解釋一下:“九弟,太子之位一事……”

“皇兄。”高湛忽然打斷了高演的話,解釋對於他來說早已毫無用處,他不想聽了。“母后都跟我說了,皇兄當初的一句玩笑話,弟沒放在心上,皇兄自然也不必放在心上。不過有一件事,還請皇兄成全。”

“九弟請說。”

“大哥家的老三一直想要建功立業,不知皇兄此次出征能否帶上他。”

高孝琬?高演皺了皺眉頭,這個侄子雖說也有些才能,但是領軍打仗還不太適合。而且九弟怎麼會忽然間幫他說話?

高演看著高湛,後者坦坦蕩蕩:“皇兄大可不必為難,臣弟聽皇兄的。”

高演忽然覺得自己有些小人之心了,孝琬與孝瑜走的近些,而孝瑜又跟在九弟身邊,因此九弟能想到他也是人之常情。況且自己剛剛因為太子之位有愧於九弟,此刻若是不答應,太不近人情了。

“這有何為難的,出去歷練一番也好。”

“如此,臣弟替三侄子謝過皇兄。若沒有其他事,臣弟告退。”

說完,高湛便退出了大殿。

天已經淅淅瀝瀝的下起了小雨。一直候在外面的和士開見高湛出來了,立即跑了過來,給高湛撐傘。

“王爺,回府嗎?”

高湛點了點頭,嘴角那抹笑早已消失不見,面色陰沉。

“王爺,似乎有心事?”

高湛冷笑了一聲:“母后和六哥想用我,卻又怕我,呵,真是可笑。”

和士開跟在高湛身邊多年,又是高湛心腹,哪裡會不懂帝王家的勾心鬥角。

“王爺雄才偉略,何人不忌憚三分。”

高湛忍不住笑出了聲:“還是你會說話。”

“臣說的都是實話。”

“哈哈哈哈,好,本王愛聽實話。東西送出去了嗎?”

“已經著人送去了昭信宮。王爺放心,東西是娘娘遠在光州的刺史哥哥送的。”

光州刺史李祖勳,在其女李難勝為太子妃時,官至侍中,封丹陽王。後來高殷被廢,他便被派去了光州做了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