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高洋看望李祖娥 帝后家宴難溫情(第1/2頁)
章節報錯
年關將至,高洋再一次對朝中重臣加以封賞,以錄尚書事、常山王高演為大司馬,錄尚書事、長廣王高湛為司徒,冀州刺史段韶為司空。
這日,日上三竿,高洋才昏昏沉沉的醒過來。自打入了冬,他這身體就越發不中用了,人也瘦的有些駭人,尚藥局每日換著方子調理,可依舊沒什麼起色。
高洋靠在榻上,低著頭看了一會自己乾瘦枯黃的雙手,他才三十三歲,卻感覺像耄耋老者一樣力不從心,也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陛下,皇后娘娘著人送來了參湯。”內侍端進來一蠱熱氣騰騰的參湯。
看著熱氣氤氳的參湯,高洋忽然有些想念自己的髮妻,許久沒和皇后一起好好吃一頓飯了。
皇后李祖娥正在宮中對太后婁昭君派人送來首飾布匹挑挑撿撿,面露嫌棄。
“今年的錦緞少了許多,首飾樣式也都過時了。”
李祖娥將一個金釵扔在桌子上,沒什麼興趣。
一旁站著的李昌儀過來將金釵替皇后仔細收好,笑道“太后宮裡傳來話,說是近兩年蝗蟲肆虐,收成不好,宮中吃穿用度皆減半。”
李祖娥冷笑:“後宮省下來的花銷,也未必能到前朝。”
宮中大權實際掌握在太后婁昭君手中,各宮花銷,吃穿用度都由太后定奪。李祖娥對此不滿已久,只是礙於婁昭君勢力,不得不屈服。
李昌儀笑而不語,又開啟一個錦盒:“長廣王妃著人給皇后打了這對耳墜子,說是孝敬皇后的。”
耳墜子長及鎖骨,上面掛著一對展翅欲飛的金鳳,金鳳口中衘著一朵並蒂蓮,鳳尾處懸掛著六條點綴著紅寶石的串珠金流蘇,樣式雍容大氣又不失溫柔嫵媚。
李祖娥頓時覺得眼前一亮,拿起耳墜子愛不釋手。她原本就樣貌極美,如今配上這耳墜子更是傾國傾城。
李昌儀笑到:“長廣王妃眼光好,選的耳墜子襯的娘娘美若仙子。”
李祖娥嫣然一笑,她也很喜歡這對耳墜子。
李昌儀又打趣道:“只是這鳳凰雙飛並蒂蓮。。。還好是長廣王妃送的,不然怕是要生事端呢。”
李祖娥輕輕搖頭,看著銅鏡中輕輕搖晃的耳墜子,笑道:“姑姑說笑了。”
她與李昌儀親近,私下也經常說笑,因此不甚在意。
李昌儀嘴角一絲冷笑轉瞬即逝,這耳墜子怕是有人打著王妃的名頭送來的吧。
掩飾好自己的情緒,李昌儀又道:“可不是在說笑,想必長廣王妃這是祝陛下和娘娘鸞鳳和鳴,恩愛有加。”
聽到姑姑提起陛下,李祖娥原本含笑的眸子裡有一絲悵然。初為人婦時,夫君對她百般恩寵,整日裡如膠似漆。可後來他稱帝了,雖然夫妻情意依舊在,卻早已不如當年。整日裡和別的女人混在一起,鮮少踏進她宮中來。
當真是“飲食樂而忘人;交得意而相親”。(長門賦
若說沒有怨恨是不可能的,只是她自幼生在世家,早已見慣了新人堂前笑,舊人殿後哭。
如今能抓的住的只有這後位和屬於殷兒的江山了。
李祖娥掩去那一抹悵然:“長廣王妃有心了,姑姑稍後選些宮裡的物件賞了去。”
“娘娘放心,各王妃的賞賜已經備好了。”
“這些年有姑姑在,本宮放心了許多。”
二人又閒聊了幾句,便到了晌午。
十一歲的高紹德剛剛從國子寺下了學,李祖娥很是疼愛這個小兒子,雖早已封了太原王,但時不時的總要叫到宮中來。每日下了學更是在皇后宮中用了膳才回去。還因為此事被太后婁昭多次指責她不顧禮法,如此嬌慣子嗣,必定難成大器。李祖娥便和高洋哭訴,高洋沒有辦法,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十來歲的孩子一天一個樣,看著又長高了許多的小兒子,李祖娥心中高興,拉著噓寒問暖了一番,又著人將長樂公主高寶德也領了來一起用膳。
兩個孩子是雙生子,長得十分像。高紹德是哥哥,高寶德是妹妹,這會一家人坐在一起正準備用膳,內侍忽然來報陛下來了。
李祖娥有些吃驚,陛下許久未來,怎麼今日忽然來了?
高洋已經到了殿門口,李祖娥忙領著兩個孩子出外迎駕。
高洋本是心血來潮來看看皇后,沒想到兩個孩子也在。看著許久未見的妻兒,高洋忽然覺得心中有些柔軟和酸澀。想想一家人也有些時日沒有好好做在一起吃一頓飯了,於是著人將太子高殷也叫了來。
高殷剛被叫過來時,是有些害怕的。
父皇許久不曾召見他,今日卻忽然叫他過來,而且還在母后宮中。高殷不知道所為何事,仔仔細細將最近所做之事回想一邊,也沒發現有什麼做錯的。只好戰戰兢兢的來到皇后宮中。
高洋的頭又有些隱隱作痛,他靠在榻上用手撐著頭,李祖娥坐在一旁,兩個孩子規規矩矩的站在李祖娥旁邊,不敢說話,只用眼睛偷瞄自己的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