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憶往昔塵埃落定 嘆今朝孰是孰非(第1/2頁)
章節報錯
次日清晨,終於在雁門關附近將劉起抓獲,押送至九原城,而尉相願也找到了失蹤多日的相和。
原來相和出了府衙,便按照孝瓘的吩咐,暗中打探劉起的罪行。
剛開始幾日雖沒有什麼收穫,但是倒還算安全,劉起的人也沒發現他。
可是有一日,在行至雁門郡下面的一個小縣城的時候,相和遇到了以前和他一起在京城討生活的小夥伴,柳生。
那時候他們才六歲,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從記事起就跟著街上的一個老乞丐乞討,連名字都是老乞丐隨意起的。
早些年,高歡和宇文泰之間戰爭不斷,像這樣流離失所的孩子有很多。
後來有一天,老乞丐因為幾個饅頭,和別的乞丐發生爭執,被打死了,就剩下他們兩個孩子。
街上的乞丐拉幫結派,他們兩個沒有大人領著,經常挨欺負。柳生受不住,便去投奔了那個打死老乞丐的人,那人有些手段,手底下的幾個小乞丐都是為他乞討的。跟著他雖然沒什麼好處,但至少不會再挨欺負。
相和艱難的獨自生活了一年,高洋代魏稱帝之後,高家開始成了京城最尊貴的家族。
有一天,相和在街上乞討,遇到了孝瓘的奶孃,奶孃見相和機靈,勤快,想到自家公子身邊正好缺了一個僕人,於是便把相和領到了家裡。
對於在街上乞討,食不果腹的相和來說,這無疑是遇到了貴人,從此以後便跟在孝瓘府中伺候他。
而柳生沒過幾年,便離開了京城,不知所蹤。
沒想到,過了這麼多年,二人居然遇上了。如今柳生在劉超手底下討生活,更是憑藉姓氏和劉超姓氏諧音,而管劉超叫乾爹,還混成了這個縣城的地頭蛇。
前幾天柳生剛接到暗令,嚴查形跡可疑的外來人員,尤其是京城來的。因此,在碰到相和的時候,柳生便有意打探相和來肆州的目的,相和只說是來遊玩的。柳生不信,早在他得知相和被大戶人家買了去,便心生妒意,如今更是不能輕易放過相和,於是便將此事上報。
雁門郡太守劉起便派人追殺相和,同時開始計劃剷除孝瓘。
相和為了擺脫追兵,故意隱藏行蹤,甚至還偽造落水失蹤,這才將那些人徹底甩開,一併將張仲尊派去保護他的人也甩開了。後來相和扮成叫花子的樣子,遊走在各個村落,將百姓對劉氏兄弟的控訴一一都記下來,一併帶了回來。
孝瓘得知相和平安回來,終於放下心來。又著人將雁門山裡的老者和他的兒子,以及城外王家村的老伯都請了過來作為人證。
之後,孝瓘邀請斛律金作為主審,但被婉拒。於是,孝瓘作為主審,張仲尊陪審,二人對劉起進行審訊。
昏暗的審訊室裡,劉起坐在椅子上,雙手雙腳都帶著鎖鏈,蓬頭垢面,閉著雙眼靠在椅背上,聽著獄吏讀他的罪狀。
“自天保二年,劉起利用職務之便,謊報戶數,篡改百姓戶籍年齡,強徵伕役,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十歲孩童,凡身強體健者,無一倖免。有不從者,令其族弟劉超以暴力奪之。天保八年,前永安郡太守、肆州府長史謝長安發現此事,在蒐集罪證時,被劉起暗中供養的匈奴流寇殺害。後劉起又對已致仕秀容郡太守季坤明百般刁難打壓,致使季坤明舊疾復發故去。同年,劉起以百姓低報丁齡、偽報病老為由,將原戶籍簿悉數焚燒。天保二年至十年間,劉起欺上瞞下,共計強徵伕役五千餘人。並在肆州代刺史樂城縣公調查之際,再次夥同匈奴流寇追殺朝廷命官。以上,人證物證均在。”
獄吏讀完,將狀紙放到劉起面前。
孝瓘問到:“劉起,你可認罪?”
“沒錯,都是我乾的。”劉起“啪”的一聲,在狀紙上按上了手印。事到如今,他也沒什麼好狡辯的了,那不如把這些年心裡的苦都說出來,倒是讓這些高高在上的勳貴們評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