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糾錯軟體的出現,以及晶片和電子技術的發展,讓人工智慧菲菲又有了更好的規劃和設計。

姜餘差點都想罵娘了,不是說好的“人工智慧”嗎?

這個“智慧”也太智慧了吧?

“就不能超前規劃點嗎?”

菲菲義正言辭的表示不能!

除非姜餘再次進入飛船接受更高等級的知識和科技技術。

姜餘一聽,頓時慫了。

他早就隱約的猜到了,飛船裡面肯定有自己沒有發現的未知體。

等自己強大了後,再過去也不遲,現在他的身體素質不夠強,那不能夠抵禦住未知事物的衝擊。

而且,他非常懷疑“菲菲”這個所謂的人工智慧,也只是其中的一個工具或者載體而已。

最新一代的“鯤”,跟之前的“鯤”完全是屬於兩個不同維度的機型。

之前的“鯤”,基本上沒有脫離大眾的認知範疇,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架大型運輸機。

最新一代的“鯤”,則完全顛覆了眾人的想象力,不管是從近處還是遠處,都覺得這不屬於地球上的飛行器……

它的機身完全拋棄了原始的圓筒造型,變成扁圓形的梭子體造型。

除了前頭最上方是駕駛艙區有幾塊玻璃外,其他區域全部都是一體化成型的,基本看不到鉚釘和焊接縫隙。

如果從飛機正面看,很容易發現,這居然又是一種乘波構造體。

“鯤”裝備了四具最高功率的風神一號渦扇發動機,比之前的設計還多加了一具。

&ndb progress d18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高出了110%的推力。

按照正常推算,它的最大載重比安225多了整整600多噸,達到了驚人的1200噸。

但實際上,“鯤”也只是多了整整200噸而已,最大起飛重量860噸。

儘管如此,它也打破了安225創造的世界紀錄。

因為機身尾部嵌入了向量渦扇發動機,它的長度比之前安—225多出了七八米。

它的機身長度91米,翼展78.4米,機身高度18.8米,最大寬度10.2米。

翼展卻比安—225短了將近10米,但由於採用的是大三角翼,使整個飛機的翼展面積,達到了驚人的1350平米。

如果再加上他的機身底部面積,整架飛機的迎風面積達到了驚人的2200平方米。

由於“鯤”引入的多項革新技術,使得飛機儘管空間巨大,但仍可節省了可觀的飛機重量。

與安—225相比,“鯤”號的內部機身體積增加了整整60%,但空重卻輕了8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