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從最新的光刻機研製出來後,樺國的IC半導體產業門類算是大致補齊了。

這一次的棒子國金融危機也在一定程度上幫了大忙。

金融危機爆發第一波時,三星和現代為了保住手機、汽車等主營產業,放棄了部分半導體產業的控制權。

克里斯·沃森的第二階段攻擊,又促使兩大集團放棄了更多的股份和半導體專業人才。

古問天也趁機把這些人才和技術收攏起來,並轉移到了樺國。

加上去年的臺海危機,從對岸收購或者轉移過來的IC企業,樺國的半導體產業鏈就成為了僅次於北美的存在。

棒子國其實也很無奈,雖然知道這些半島體產業未來肯定會很賺錢,但在國家破產的威脅下,這些都是旁枝末節,微不足道。

況且,半導體產業是真正的燒錢大戶,賠錢貨。

這幾年來別說賺錢了,光貼出去錢都差不多有10多億美元了。

對三星和現代來說,甩出去後,他們的日子可能會更好點,不過政府不允許。

1985年北美針對島國半導體產業發起第一次301調查,於1986年達成第一次半導體協議。

1987年北美再次指責島國向第三國傾銷,並徵收100%懲罰性關稅,並於1991達成簽訂第二次半導體協議……

兩次日美半導體協定的簽訂使得島國半導體廠商原來具有的價格優勢喪失。

這就是一個主權不完整的國家所要面臨的欺壓和蹂躪,以及不公正的市場待遇。

島國人也滿是憤悶不平。

“他孃的,不是說好了自由市場經濟嗎?”

“老子的產品物美價廉,賣給其他國家想怎麼賣就怎麼賣,礙著你了嗎?”

“……”

20世紀90年代,島國DRAM競爭力下滑,相關裝置開始轉賣給棒子國、樺國彎彎的企業。

經過幾年的學習、磨合和發展,棒子國和灣灣這兩快地方的IC製造技術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

兩地加起來的生產製造技術雖然還不能完全跟島國相提並論,但也差距不遠。

尤其是在晶片EDA軟體設計、製造這兩方面,相較起島國來說,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如果按照這種發展速度下去,兩個地區的IC製造產業將是前途一片光明。

可惜啊!

這一兩年來,古問天的無恥掠奪行為,徹底打破了他們這一美好的幻想。

不僅僅是那些晶片製造裝置和專業人才,就連大學裡那些相關類教學的教授們,也被請回來了。

太狠了!

基本算是“斷子絕孫”了。

這兩地方的IC產業鏈若沒有個十來年發展和大量資金的補貼,基本上很難再站起來了。

這些人來到樺國京都後,也沒有太多的驚慌,畢竟都是自願過來的,或者失業被趕過來的。

姜餘在離京都城不遠的地方,花巨資建了一個小城,也可以說是高科技產業園。

專門為這些人才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好在棒子國廢除中文比較晚,大多數的棒子還是懂得用中文交流,飲食等生活習慣也差不遠,這就讓大家工作起來更加和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