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晶片產業鏈—EDA(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一晶片集團,自從整合臺積電後,經過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就已經發展成世界前列的晶片公司。
經過兩年來的掠奪式人才補充,以及舉全國之力、不計成本的教育和培養,第一晶片集團的工程師人數已經突破1萬人。
這可是創下了全國之最,就算放眼全球,也是屈指可數。
一般來說,像第一晶片集團這樣的公司,只需專注於某些專案即可,不需要養那麼多工程師。
這對人事管理和科研經費是一種挑戰,或者說是一種人才資源的浪費。
但姜餘錢多,完全不在乎!
其實,工程師之所以這麼多,也是因為第一晶片集團的產業鏈拉開的比較大,種類也比較齊全。
晶片產業鏈主要包括設計、製造、封裝與測試三大環節與半導體裝置及材料兩大支柱產業。
世界上絕大多數半導體集團,都是選擇一項或者兩項作為主營的業務。
第一晶片集團,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半導體產業鏈最全的企業。
國外的技術長期封鎖,導致國人都養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必須要大而全,不然就會被卡脖子。
姜餘當然也不例外,長期處於這種被動封鎖的狀態,自然而然也被感染了這種強迫式思維。
別以為這個集團大而臃腫、華而不實,但他們的科研效率和產品的質量、銷量都非常不錯。
甚至有多項產品,在全球形成了壟斷,比如家電和汽車用的微處理器佔領了全球70%左右的市場。
除去邏輯晶片CPU和GPU外,第一晶片集團基本上可以設計和生產製造所有型別的晶片。
在用途最廣泛的儲存晶片顆粒,第一晶片集團憑藉高產量、超高價效比等優勢佔據了全球65%以上的市場。
(因為亞洲金融危機,整個東亞儲存晶片的主要生產力都集中在了第一晶片集團。)
功率半導體類、如MOSFET、IGBT等;感測器半導體類,如MEMS、影象感測器等,都有不錯的市場佔有率。
第一晶片集團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做到了年銷售額353億美元,淨利潤32億美元。
相較於其它高新技術產業公司,第一晶片集團的利潤率確實有些低。
等過些年,集團架構更合理、更穩定,科研成本降下來後,利潤率肯定還能夠再提升。
像這樣一個橫空出世的高科技公司,西方肯定不會視而不見。
尤其是盎格魯人和德意志人,他們可不希望再出現一個如島國這樣的半導體巨無霸。
全球EDA三巨頭Synopsys、traphics,在兩個月前就已重新展開了技術封鎖和圍堵。
他們妄想透過這樣的方式,削弱、停滯樺國半導體方面的研究和發展。
在他們的眼中,樺國人隨便搞點襪子,襯衫就可以了,現在居然搞起了高精尖的半導體。
這怎麼可以呢?
樺國人搞噴氣式民航客機,他們認了。
畢竟,這本就是樺國遲到的高新技術產業。
樺國人大力發展汽車產業,他們也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