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贍養費嗎?”

“不用不用,我們可都是種田老手,都可以去幫忙種田的。”

……

“年紀太小了?”

“不小了,老孃在這麼大的時候,都有幾個娃了。”

……

“啥?你有女朋友了?”

“有我女兒漂亮嗎?”

“家裡還有幾個,要不一起去看看?”

……

陳立春看到這樣的情景,心裡那個酸……

149個人不夠分了。

咋辦?

趕緊求援啊!

第三批……

第四批……

烏克蘭成為了樺國男性留學生最渴望的去處。

要懂機械或者懂農業?

沒問題,咱去進修一下……

要懂一門語言?

烏克蘭語和俄語補習班開始成為農學院的香餑餑……

陳立春、劉丙生等人拿到錢後,又開始在全烏克蘭找荒地。

他們給國內打電話,開始“拉幫結派”,大肆招募人手。

他們又跑到烏克蘭國民銀行,把土地抵押出去求貸款。

他們想不到,跑到烏克蘭當農民,居然可以這麼爽。

想到烏克蘭這幾年的饑荒,這些人也是滿頭霧水。

這是怎樣的奇葩操作,才能造成如此大規模饑荒?

這麼好的土地,這麼好的氣候,放在這裡真是太浪費了!

……

有一部分人沒有像他們那樣去種田。

他們跑到了克里米亞,做起了漁民。

他們用貸款的錢從樺國買了2艘上好的冷藏漁船,幾輛冷凍櫃車……

也不知道為什麼,烏克蘭比鄰這麼大的黑海,居然還要進口魚類產品?

這些閩省的小夥們從不信邪!

從海事學校畢業後,他們就重新撿起了祖輩們留傳下來的活計。

第一次出海,他們用了15天滿載而歸。

投資瞬間就回來了三分之一。

第二次出海,他們用了十天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