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的農民雖然有土地,有糧食,但沒有錢。

先不說高通貨膨脹,他們這些民族本就沒有儲蓄的習慣。

陳立春遞了根菸過去,老村長趕緊用火點著,猛的吸了幾口。

“太爽了!”

這兒的農民實在太苦了,不說菸酒,就連平常的穿著都很邋遢。

村長家是座鄉村別墅,很老舊的那種。

家門口有兩輛滿是鏽跡斑斑的老舊拖拉機……

兩人又回到聚集點,跟同來的校友們商量。

他們每個人都有5萬美元創業基金,合起來就有750萬。

大家一致同意建立一家股份制農業公司。

陳立春家中有兩兄弟,又懂當地語,入贅的心裡負擔不大。

為表示補償,自然是被推舉為總經理……

他們用500萬買了25000畝地。

用剩下的錢,購置了一些農用拖拉機,化肥等農用生產資料。

村子裡面有些空置的房子,他們買下來了,也有的人住進了當地農家……

半年後,他們迎來了第一次收穫。

2萬畝地種植的高產黑小麥,收穫了11000噸。

5千畝地種植的高產葵花籽,收穫了3000噸。

按照國際標準價,總收益6120000美元。

這些糧食被烏克蘭鋼企和礦企聯盟共同收購。

除去成本開支,淨賺350萬美元。

平均每人收穫2萬多美元。

在此期間,沒有僱傭一個外人,全部是他們捋袖子親自上陣。

150個爺們兒集體幹活,在這十里八鄉算是一個奇觀。

有人嘲笑他們,有人諷刺他們,更有人鄙視他們。

等到他們的收成後,那些該死的嘲諷聲音沒有了。

陸陸續續有人從周邊的鄉鎮過來。

他們身邊都帶著年輕漂亮的女孩,希望這150個光棍中有人能夠看上,並且將其娶回家。

“入贅?”

“不不,咱們烏克蘭人沒有這個說法。”

……

“沒感情基礎?”

“沒關係,感情可以慢慢談嘛!”

……

“聘禮?”

“不用不用,俺們不講究這一套。”

“只要經常回來看看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