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都有超強的天賦能力,是一對鬼才。

“老楊,真是撿到寶了,就這兩個傢伙完全可以幫助咱們的學校短時間內打造成世界頂級理工名校。”

楊校長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悅激動之情,哈哈大笑起來。

“哈哈哈哈,老子果然沒看錯人,如果是換作其他人,這兩個超級天才就被埋沒了。”

“你呀,就是現代版的伯樂,總是能夠在平凡中發現閃光點……”

姜餘聽這話的語氣,怎麼感覺這麼彆扭?

楊校長就好像是誇他自己一般。

實在是太不要臉了……

……

其實,姜餘發現的天才並不只有他們二人。

還有很多偏重理科的天才,就算全部滿分的也有幾個。

只不過他們沒有這兩個傢伙那麼突出而已。

這些人都是給了保送名額,下半年開學時候就會過來報道。

這些天才們,如果是換作京大或是華清,估計都是愛理不理的。

他們學校的狀元都不少,偏科生估計沒有那麼容易進去。

尤其是彭亞軍和白東明,倘若沒有姜餘,他們可能會自甘墮落,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今年的招生政策肯定不會再延續,但是“大海撈針”計劃不會變。

楊校長透過召開校委會,把這條計劃的實施政策和待遇方案寫進了校規和招生條件中。

為了避免後來繼任者胡亂更改,上面還特別註明:必須經過校委會和在校學生集體同意才能更改。

姜餘總算是可以休息一段時間了。

捲毛哥打了電話給他,說是最新的整車總裝線和發動機生產線已經全部安裝完畢,還剩餘的兩條和工業機器人怎麼處理?

還能怎麼處理?

肯定是交給京都第三機床廠,讓他們逆向工程處理。

有這個玩意的圖紙,以後就不需要進口了。

姜餘準備改造一番後,用在航空航天領域。

這也算是一個大買賣了,科技含量十足,壟斷性質很明顯。

京都第三機床廠有了這一套技術,可以慢慢摸索出更多的生產工業技術。

到時候,樺國的工業基礎會更加紮實穩定,高新技術領域會更快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