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對於樺國高考生來說,這個日子很重要。

這是他們開始最後填志願的日子。

京都理工的自主招生計劃,在教育界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正如姜餘之前所料。

許多嚴重的偏科生,基本上把第一志願選擇了京都理工或是國防七子中的其他六所高校。

因為京都理工的免學費,帶薪讀書的特殊政策,也給那些成績拔尖的寒門學子們亮出了一條光明大道。

現在每個月可以領500元,那畢業後還會少嗎?

所有人都不傻!

放眼全國,還有哪所學校能夠有這麼大的魄力,這麼富有的財力支撐起這麼龐大的教育資源?

另外六所學校,學生們也是趨之若鶩。

這幾個學校的工資雖然少了一點點,但也好過那些要交學費的學校吧。

至少,畢業以後的編制就不是個問題了。

等了兩天後,統計結果放在了楊校長的辦公桌上。

今年參加高考人數253萬人,大學生(包括大專)錄取人數93萬人。

選擇京都理工作為第一填報志願的學生大概有13萬人,接近了考生數量的二十分之一。

其他六所學校也很爭氣,大致數字跟京都理工相差不多。

相比較而言,京大和華青在今年就寒酸多了,第一志願的報考意向甚至不到京都理工的十分之一。

報考的學生還大多數都是京都本地人或是魔都人。

長期以往,這兩所高校都可能要降級為地區性大學。

連全國化都做不到,還想國際化?

盧校長和陳校長,在這些天都不敢露頭了……

實在太丟人了!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們兩個學校連樺國前十都沒排到。

沒錯!

全國知名的兩大高等學府,往年都要擠破頭,今年卻是連前十都沒有排到。

那是因為還有幾所農業大學,也超過了他們。

至於原因,就是因為農學院畢業的學生出國率超級高。

烏克蘭,蒙古國,遠東都在搞農業大開發,對這些人才的需求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