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重塑信心(第3/3頁)
章節報錯
這樣一來,不管當地政府,還是那些埋頭苦讀的學生們心中都會有一個小目標……
……
《巨匠》在國內開始運營至今也有三四個月了,反響還是很不錯的。
尤其是在國內的學術界,基本上是人人都喜聞樂見,交口稱譽。
特別是那些上了年紀,又在國內缺乏聲望的那些知識分子,特鍾情於《巨匠》。
那些隱藏的大牛終於現身了。
在此之前,他們根本不屑於用英文去發表論文,當然也有可能是外語水平一塌糊塗,不好意思出來獻醜。
現在條件好了,他們把以前的那些論文翻找出來,稍稍修改了一番,重新投遞到《巨匠》編輯組。
有些論文確實也很牛逼,很快就透過了編輯組的稽核。
就算有些瑕疵的部分內容,也可以透過電話互相溝通後,完美的解決。
像雜交之父袁老,就非常喜歡這樣的一個平臺。
平常沒事的時候,就寫些之前未發表的實驗成果,以及自己的心得體會。
他把這些都交給徒弟們,讓他們投遞到《巨匠》,讓更多的同行們能夠共同展開研究。
因為有太多的論文要發表,所以在過年後,《巨匠》以及旗下的專業期刊,都已經改為半月刊了。
現如今,樺國已經越來越多高質量的科學論文只發表在《巨匠》期刊裡。
sci組織也只好把這全世界唯一純漢語期刊列入樺國SCI期刊目入。
而且把這本期刊的sci因子調整為最高等級。
化學領域因為有姜餘提供的基礎學科資料,發展速度驚人。
玄武研究院有很多化工領域的科研工作者。
他們把自己實驗得來的結果和材料特性以論文的形式在《巨匠》發表。
(事先都已經註冊好專利)
而這些科研成果,在國際上的化學領域大多數算得上是諾獎級別的論文。
如果沒有把《巨匠》列入sci期刊目錄,反而會讓世人覺得有失公允,有種族主義之嫌。
也正因為如此,國內眾多的高等學府的學子、教授們已經把《巨匠》視為論文投遞的第一選擇。
漢語言翻譯系統的成功上市,更是把外語的重要性降低了。
英語學習的必要性再一次遭到質疑。
有些技術學院,甚至已經打算今年下半年取消英語必修,改為選修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