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閒談外語教學(第2/3頁)
章節報錯
一個藝術生學外語幹嘛?
難道要給他換國籍回國撈錢?
………
外語只是工具型知識,絕大多數人根本用不到。
它其實就和音樂、美術等一樣,是一個天賦型技能,不應該強制要求所有人都點亮。
本來國內的眾多的教育課程就把學生壓的死死的,現在又讓一個外語嚴重的壓縮了學生的時間。
國內其實並不缺乏外國語學院和翻譯人才。
就讓他們為國家做貢獻,難道就不可以嗎?
漢語言程式設計的翻譯軟體已經快完成了,人工智慧的同步翻譯還會遠嗎?
該適時降低高考英語的分數了,外語怎麼能和國語同等重要呢?
北美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流浪漢,也可以說一口流利英文,但那又有什麼用呢?
而棒子國、樺國等國的無數人卻要為此花費幾年、十幾年時間去點亮本就不是人生中必備的技能。
國家拿英語水平當作評價一個人成就和能力的標準,就是為了能夠融入西方嗎?
這本身就是在放低姿態,刻意去迎合西方文化,國家都這樣幹,怎麼能怪某一些人高看西方人呢?
不是天生就比西方人差,而是主流觀念出了錯,想要重新樹立起民族自信心,需要漫長時間......
姜餘現在所提出的數理化擇分標準,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公平的考核標準。
外語學院也可以提出純粹的英語作為考核標準。
……
這其實對大多數學生,尤其是對那些寒門學子們是一個相對公平的標準。
這樣做,就會稀釋因英語一門不好而造成的人才浪費。
一般來說,語言能力強的人,創造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會相對弱一點。
國內的高等學府應該向歐美日這些國家學習一下了。
人家從來沒有把外語當必修課,因為有專業的翻譯人才。
外語翻譯人才的需求都會遵從市場的定律。
樺國如果長期以往,會造成多大的人才浪費。
科學和工業從不缺乏綜合性人才,缺乏的反而是那些專業、專精的人才。
就好比玩遊戲,同樣的十個技能點,把各個技能點亮後,肯定是幹不過專精一個技能的高手。
姜餘這半年裡也是走南闖北,國內外都見識過了。
但他從未聽說過世界優秀的科技人才炫耀過自己的語言天賦。
也從未聽說過,哪個國家的領導人或企業管理者拿自己的語言天賦當競選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