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回家鄉搞建設(第1/3頁)
章節報錯
“小姜,不要開玩笑哦。”
不待姜餘開口解釋,旁邊的陳松立馬說道。
“涯兩嗯遠從港島開車過來,就為了開玩笑嗎?”
“喲呵!”
姜餘等人都被驚到了。
正宗的客家話哦。
“涯也系(我也是)客家人,之前冇(沒有)想到來一里,所以門扛(沒講)話。”
“老家惠陽,請太家多關照。”
姜餘一直以為陳松是港島本地人,因為他白話太標準。
幾人又是相互一陣寒暄。
何秘書本還打算從縣府裡面找點人來幹活,把外面清理一下。
結果,正主悄然無聲的已經到了門口。
姜餘也不想耽誤太多時間,直接要求進廠考察。
何秘書和廠長李世林兩人相互看了一眼,很無奈的點頭同意了。
進入廠房,姜餘發現這裡的機器裝置都被一層塑膠薄膜包裹住了。
透過那層薄膜,他隱約能看到機器上的油漬。
這說明他們還是做了一些保養,儘管很久沒有開工了。
東西擺放的還算整齊,廠房很落魄,大概也是六七十年代建成的。
地面上和薄膜上的灰塵清理的很乾淨。
但是在窗臺邊,卻發現了厚厚的灰塵,估摸著廠裡至少有兩三年沒有重新開工了。
姜餘一邊考察,一邊詢問旁邊的李世林,他需要了解更多的情況。
廠裡面基本上已經處於半倒閉狀態,100多個的工人的工資差不多有兩年半沒發放了。
有一大半的人都去了珠三角,其餘那些年紀比較大的或是不想出去打工的,要麼就回家務農,要麼就在社會上擺攤做些小生意。
廠裡的機器大多數是80年代的,基本上都還能夠使用。
……
華城製冷壓縮機廠當下的情形,基本上代表了國內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困境。
沿海城市,特別是那些比鄰特區的地方,民營企業扎堆,輕工業發展的都比較好。
內陸城市,由於產品的更新換代跟不上,銷路起不來,產品積壓倉庫佔用大量資金,工資待遇一年不如一年,大量人才流失嚴重…
總之,中小企業的發展已經陷入了死衚衕,形成一個惡性迴圈。
除非有大量資金注入,大好政策引導,否則,基本上都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