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概過了二十分鐘,他就從沉睡中醒來。

又過了幾分鐘,他的精神才稍微緩和一些。

“老闆,儲存系統載入的知識量比之前要多上幾百倍,您一下子沒反應過來,也是正常的,請不必擔心。”

這個人工智慧居然還開始安慰人了,這絕對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由於他的腦域開發程度已經非常高了,這一次大腦充能總共被灌輸了0.9%的知識。

其實這一次,還可以被灌的更多,只是被前任指揮官設定的程式限制住了。

基礎科學知識也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是數理化這三項。

這很可能是前任指揮官為繼任者的自身發展做出的通盤佈局。

至於什麼具體原因,菲菲也不清楚,只能把自己的大致猜測告訴姜餘。

“老闆,我會隨時隨刻把您的所作所為記錄在檔案上,至於什麼時候能夠觸發解鎖條件,是由上一任的指揮官設定的程式,菲菲也不能查閱。”

有可能是姜餘得到的科技有所突破,或者他獨自創造一項科技。

當然,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前置條件。

按照大炎星上現有的基礎科學水準評價,姜餘在數學領域上已無敵手。

要說他已經代表了數學的最高權威,那也沒有錯。

他現在力獲得的數學知識已經大大超越了這個年代。

作為基礎科學的數學的共通性比較強,融會貫通的可行性最高。

所以,數學基礎知識才會被灌輸的最多。

這差不多相當於22世紀之前的所有數學知識都儲存在他的腦海中。

就算是數學界未解的幾個大難題,他都有準確的證明方式。

比方說,貝赫和斯維訥通戴爾猜想,龐加萊猜想,費馬大定理,四色猜想等等。

至於物理和化學方面的基礎知識,這一次的收穫並不大,最多就相當於專業本科這個層次。

因為這兩方面的包含的內容實在太廣泛了。

比方,物理就包括包括粒子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學、電磁學、光學、廣義相對論、場論、量子力學、統計力學等等。

化學就更加廣泛了,包括分析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結構化學、高分子化學等等。

這些基礎科學是一切科學技術的理論基礎。

雖然學習這些知識單調、乏味,但這些就是控制所有科技變革的基礎。

除了這三門基礎科學之外,被灌輸的內容還多出了一項“漢語言程式設計基礎知識”。

簡單的來說,就是用漢語作為工具來編造程式。

最後,儲存系統還拿出了現成的科技供他選擇。

姜餘可以隨意選擇其中的兩項科技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