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下角還有一個“當前擁有科技”的按鈕圖示。

他仔細從頭到尾的把這些都看了一遍。

“機械製造”,“環境保護”,“通訊工程”,“食品生產”,“半導體”,“醫療器械”,“生物醫藥”,“航空航天”……

總共有30個科技類,每個科技類下面又有很多的科技產品。

比如說,“機械製造”下面有二氧化碳冷凍壓縮機,航空渦扇發動機,汽油渦輪增壓發動機,固體火箭燃料發動機……

“半導體”下面有矽晶晶片製造技術,碳基晶片製造技術,生物晶片製造原理和技術……

……

這裡面的內容非常多,技術也是一個比一個強悍。

但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這些技術大部分都是獨自分開的。

除了醫藥和食品技術比較現實,其他的都需要完整的工業體系才能夠製造出來。

就比方說,大型客機就必須拿出幾百個相關技術才能建造而成。

這很明顯就不現實。

他又開啟了基礎科學知識選項,上面的內容不多。

“數學基礎知識篇”

“物理基礎知識篇”

“生物基礎知識篇”

“化學基礎知識篇”

“地質自然材料基礎知識篇”

“醫學基礎知識篇”

“漢語言程式設計基礎知識篇”

“宇宙基礎知識篇”

“人類基因進化基礎知識篇”

像這樣的基礎知識篇的圖示,總共有九大類。

這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的七大類基礎科學有所不同。

未來的人類把這些基礎科學更為合理的分類匯總。

據菲菲介紹,這些都是2900年之前整理歸納的全部基礎知識。

這是一個很全面,很詳細的學習類基礎科學知識。

如果想短期內,學到這些知識,就必須進入深層次的大腦休眠狀態。

聽菲菲的介紹後,他大致也能猜到,應該是太空飛船用的休眠倉,或者是神經植入式全息影像技術輔助配合。

至於他現在所用的“深度睡眠記憶學習”,完全是投機取巧,而且還要必須植入人工智慧生物晶片。

這是無法全面推廣的,即使把這些東西獻給政府,也沒辦法破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