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餘在李世林陪同下,參觀了騰輝精工旗下的五大工廠。

這些工廠中,沒有一個低於萬人,且大多還都是本地人。

李世林的意思很明確,就是促進本地人就業,盤活華城縣經濟。

為此,騰輝精工還建立了一所大型的技工培訓學院。

很多不願意多讀書的初中生就在這所學校學習專業技能知識。

姜餘對此有些擔憂,他問道。

“這麼多本地人,你不擔心他們出亂子嗎?萬一有人帶頭鬧起來,咋辦?”

華城人自古就有強烈的暴力傾向,姜餘的擔心不是沒道理的。

李世林呵呵一笑,把自己的處理方案說了出來。

“擔心肯定是擔心的,但何秘書想了個好辦法……”

“他要我們多建設一些體育場館,比如足球、籃球館等等。”

“我們騰輝和其他幾個公司都會組建隊伍打比賽,獎金也頗高,這麼一來,那些荷爾蒙頗高的青年們就轉移了注意力……”

“這些措施效果還是挺好的,遇到那些實在講不清的,我們還設定了決鬥場,讓他們上擂臺……”

“其實吧,這裡絕大多數是本地人,都有共同語言,甚至有可能沾親帶故,很難發生武力衝突。”

“加上這裡工資奇高,誰也不想無緣無故砸了飯碗……”

姜餘有些驚訝,一個理工男管理企業,居然如此細膩。

“這裡工人的平均工資有多高?”

李世林聽到這問題愣了一下,然後才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最近兩年,家電和汽車銷售火爆,我們這邊的訂單太多了,加班加點三班倒那都是正常操作。”

“每個人一個禮拜最少要工作滿60個小時,平均月工資差不多有4000塊錢。”

“他們每年還有個七天帶薪大長假可以累積。”

姜餘稍稍錯愕了一下,最後也只是點點頭,沒說什麼。

李世林私心肯定是有的,工資設定那麼高,主要還是考慮帶動這裡的經濟發展。

這樣的工資如果放到珠三角,甚至是魔都,都妥妥的白領級。

華城人口眾多,一個家庭幾個子女都很正常,加上這又是全球壟斷型企業,這工資沒毛病。

樺國第一機械廠的平均月工資都達到了3000多,但他們的勞動強度真不如騰輝精工。

在CT機制造工廠,姜餘看到了許多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基本上都沒超過30歲。

聽他們口音,基本都是外地人,本地人反倒很稀罕。

“姜董,這個行業的利潤是高,但對員工素質要求太高了,不管是安裝除錯、溝通培訓等工作,都要用到太多的專業知識,而且還要請翻譯。”

“原本以為是高科技行業,所需的人力資源不多,哪知道比製造航發還麻煩……”

“所以,我不得不在全國大量招聘相關的人才……”

李世林說起這個事,就滿肚子抱怨和牢騷。

顯然,這行業是真不好做,要不,照李世林的性格判斷,他也不會這樣。

像這種精密的醫療儀器,生產所涉及到的專業就有很多。

比如影像學、放射學、醫學、軟體應用、計算機智慧分析等等。

如果不是國際大型企業還真的玩不轉這樣的玩意兒。

尤其是這種實時透視ct,雖然市場前景廣闊,利潤豐厚,但現在就是個燒錢的玩意。

難怪,這幾十年來也只有像西門子、飛利浦和通用電氣等這種老牌的企業在這方面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