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印象(散文

參加工作以後,我曾數次下江南(江南範圍有廣義和狹義之說,本文取廣義。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東北漢子,與東北有很大地理、人文差異的江南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這印象如遊雲翔鶴、雨絲風片時或滑過我的腦海。思也曾經到江南,夢也曾經到江南,能不憶江南?印象江南最深的是四個字:潤、雅、柔、細。

江南的潤包括溼潤、溫潤、滋潤、滑潤、圓潤等感覺。

江南多水,江河湖海,水系縱橫,氣溫又較高,水分蒸騰,溼潤、溫潤便是必然的了。

走在江南的路上,特別是走在水邊,溫潮之氣撲面而來,潤著你的面孔,鼻孔、咽喉。由於空氣溫潤,江南的大地便經常瀰漫著輕薄如紗的煙霧,朦朦朧朧,飄飄邈邈。故而描寫江南景物的詩詞多有煙霧詞句:“煙暝酒旗斜”,“煙銷日出不見人”,“煙中列岫青無數”;波是煙波,浪是煙浪,樹是煙樹,花是煙花。霧之詞句則有“霧失樓臺”,“霧露隱芙蓉”等句。

千餘年之前,詩仙李白送好友孟浩然赴江南揚州,他的思緒也飛到了剛剛遊歷且戀戀難忘的江南,於是寫下“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的千古名句。江南給詩仙印象極深的就是“煙花”呀。遊歷江南,重溫這詩句,你會清晰感覺到煙霧迷濛中江南繁花的朦朧,溫潤。

空氣溫溼,便多雨,滂沱暴雨不甚多,滋潤的細雨時或有之。雨絲濛濛,隨風潛入,若隱若現,潤物無聲。飄落臉面,似按摩師用潤膚液輕柔撫摩,很滑潤,很舒服。

比李白稍後的晚唐詩人杜牧,也遊歷過江南,給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麼?是煙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煙嫋嫋,霧濛濛,煙雨中的江南給人留下無邊的遐想,無限的感觸呀。

有潮霧和雨絲的經常滋潤,江南女子的臉面光滑似月,溫潤如玉、如象牙。蘇、杭、金陵自古出美女也是必然的了。西施、蘇小小,董小宛、李香君、柳如是,陳圓圓等絕代美人都出自江南,正所謂,“江南錦繡鄉,蘇杭美人州”呀。一個畫家旅居法國數年後回國說:“法國美女真是多,在大街上拉過一個女子就是很好的模特。”如果你走在蘇杭、南京的大街上,也會有類似感覺的。

江南的花木得天獨厚,常受豐足雨露滋潤,格外的鮮嫩、光潤。用白居易的話說,是“勝火的紅”;用朱自清的話說,是“醉人的綠”。正是這遍地茂盛光鮮的花草林木,織就鋪滿江南的錦繡華服。景與人皆美,江南也就美不勝收了。

江南豐足的雨露也滋潤了莊稼,造就了魚米之鄉,神州的糧倉,中國最富庶之區。中國古有“蘇常熟,天下足”之說。明清時江南一州錢糧可比它地一省。乾隆下江南感慨“貴為天子,尚不及江南一富翁。”修建擴建大運河,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漕運,將江南充足的糧食運往北方。

“喜看稻菽千重浪”,江南的雨露滋養了眾多的炎黃子孫啊。

許多書中都說江南是“溫柔富貴鄉”。江南的柔也是出了名的。遊歷江南,溫柔,輕柔,軟柔便時時觸接你的感官。

首先是觸耳的溫柔吳語。完全不似北方的粗喉大嗓,江南人,特別是江南女人說話是輕輕的,柔柔的,如小夜曲的樂音,悅耳又帶著些夢幻。

百科書中這樣說:“吳語又稱江南言話,南方雅言。在中國被認為是漢語的一支方言,在聯合國被認為是一門語言。在中國排第二位,在全球排第十位。特別是蘇州話因聲音委婉動聽,有‘吳儂軟語’的美稱。”可見吳語的溫柔婉轉是舉世公認的。

說話這樣溫柔,歌唱起來就更輕柔婉轉了。江南的戲曲很少有高腔或吼唱,總是在平緩、溫和的聲部執行,近似抒情歌曲。越劇、黃梅戲都是如此。

江南評彈亦如是,珍珠般圓潤,絲帛般綿軟。傾聽評彈,就如在美夢中幻遊,你儘管去輕鬆的漫步,不怕被高聲驚擾,不怕被雜音煩鬧,小橋流水任你徜徉。

江南的音樂名曰:江南絲竹。顧名思義,以二胡、琵琶、阮等絲絃樂器和笛、簫、笙等竹製樂器為主,少有金屬類響器,奏出的樂曲也大多溫柔輕婉。《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霓裳曲》、《茉莉花》……聽聽這些曲名你就感覺到了。聽江南絲竹樂,當在春江花月夜,面對梅花、茉莉,若有淑女霓裳輕舞就更美妙了。

江南的流水也是溫柔的,少有急流險灘,柔水徐徐,波瀾不驚。湍急奔騰的河流自西北高原到了江南平原,早已失去了不羈的猛烈,也如江南草木,江南的話語一般溫柔了,不再唱高亢的船工號子,而是彈奏輕柔的江南絲竹了。“小橋流水人家”,這就是在江南看流水的基調,田園詩般的基調。在蘇州、烏鎮、周莊,你都能看到這樣的流水。你坐在烏篷船裡,看著船伕舒緩有節奏地搖櫓,如在輕鬆彈撥絲絃。船與流水一樣,緩緩穩穩前行,搖籃般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存在決定意識,環境影響性格,江南人的性格也是溫柔的。我在去蘇州的火車上,遇到一位在東北經商的蘇州男人,他說東北人豪爽,但脾氣也躁,好動手打仗。說他的家鄉人都溫和,說話和氣,他從小長到40來歲,沒看到人吵過架,更沒看到人打架。

雖然是一已之見,但也可窺一斑吧。我走遍江南,有些城市還住過些時日,亦有同感。在東北,我接觸過不少上海知青,感覺他們性格大都柔和,小資味較濃,有的甚至有些女性化。脾氣烈與脾氣柔孰優孰劣,很難下個明確判斷,但待人和氣,有話好好說總是好的。和諧社會需要和氣、和睦的人際關係。

一篇文章說江南的溫柔造就了江南人的軟骨頭,比如明末有變節士人錢謙益、侯方域、吳梅村、龔定山,現代有賣國賊章宗祥、陸宗輿。郁達夫更尖刻地說杭州人“文弱”,“意志薄弱。”(見郁達夫《杭州》。我覺得這些評價以偏概全,不夠恰當。哪裡的人都有好有壞,不可籠統定性。江南人是溫柔的,也是堅強的。“臥薪嚐膽”體現了江南人的堅韌。文天祥、陸秀夫的慷慨赴死顯示了江南人的不屈。林則徐的怒燒鴉片則燒出了江南人乃至中國人的正氣與豪情。

遊歷江南,你還會經常感受到江南的雅:雅緻、文雅、典雅、古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