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第1/2頁)
章節報錯
時間(隨筆)
一
時間是一個過程。一世紀一百年,一年12月,一月30天,一天24小時,都是過程,大過程套著小過程。
人生就是在這些過程中度過,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過好每一天,一個月就是好的;過好每一年齡段,人生就是好的。珍惜每一天,每一年,才能避免“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某一階段沒有過好怎麼?從現在開始努力,“浪子回頭金不換。”清人胡林翼青年時生活放蕩,吃喝嫖賭無所不為,十足紈絝子弟。後來憣然醒悟,奮發圖強,終成晚清中興四名臣之一。
即或到了彌留之際,你的臨終感悟或懺悔也會使你的人生閃出醒目的火花。
二
時間是錄影機。歷史的每一個浪花,人生的每一個腳印都被時間錄下,回首往事,歷歷在目。
你做了好事,青史會留下你的名字,如都江堰之於李冰,如蘇堤之於蘇軾。你做了壞事,歷史的恥辱柱也會刻上你的名字,如岳飛墓前跪著的秦檜,如奧斯維辛集中營展示的納粹罪行錄。
無論何時翻看時間的錄影,你的神經都會受到觸動,光榮使你自豪,劣跡使你悔恨。不要以為你是個默默無聞的人,所做事無人知曉,最起碼有一個觀眾,就是你自身。夜深人靜之時,你的人生錄影機會在你的內心中開啟,讓你會心地微笑,或是酸楚地流淚。
三
時間是試金石。一個理論或事物,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孰對孰錯?最終的裁判是時間。真理要由實踐檢驗,實踐又要由時間來檢驗。
日心說曾被定為異端邪說,其創立者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受到殘酷的迫害。但時間的推移,最終驗證了其學說的正確和偉大。《紅樓夢》、《水滸傳》都曾被禁燬,時間最終檢驗它們是經典,是中國的四大名著。
不要忙於說什麼人是偉人,什麼著作是傑作,要等待時間來裁定,時間會給出正確的判斷。“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是錐子總會露頭,是金子總要發光。
當你遭遇不公,當你受到委屈,你要期待時間,相信時間,它最終會還你一個公正,還你清白之身。
四
時間是一個儲蓄罐,一分一秒地在積累。當儲蓄罐積累滿了,你便擁有了一定的財富。只不過這財富不是金錢,而是經驗與業績。
所有技能都需要時間的積累。飛行員翱翔藍天需要若干小時飛行時間的積累。彈好鋼琴需要每天至少四小時以上的練習。小學、中學需要六年才能畢業,大學也需要四年。功夫到了,鐵杵才能磨成針;火候到了,豬頭肉才能爛乎乎。“老將出馬,一個頂倆”,“薑是老的辣”,“熟能生巧”,都說得是時間積累的作用。幻想“一蹴而就”,“一夜成名”是不現實的,嶗山道士的碰壁就是一例。成功需要踏踏實實的時間積累。
五
時間是一架天平,公平地對待每一個人。每個人都會獲得同樣的時間,不會比別人多一分,也不會少一分。
可有的人卻嘆息時間不公平,為什麼同樣的時間裡別人成功了,而我卻一無所成?這裡有個做與不做,做得好與不好的問題。也就是你是否有效地利用了時間。時間公平地分配給了你,如何利用卻需要主觀能動性的配合。
時間的天平也會傾斜。如果你在時間的天平放上“努力”的砝碼,這天平便會向你傾斜,使你獲得人生的價值。如果你在時間的天平放上“荒廢”的砝碼,這天平就會向另一面傾斜,你獲得的只能是虛度。“努力”的砝碼越大,越重,你獲得的業績就越大。
有人又嘆息,我也做了,努力了,可為什麼比別人獲得的效果少?這是有效利用時間的問題。有的人時半可以功倍,有的人用時很長卻成效很差,差別就在時間利用得是否有效,利用時間是要講究方法的。在人體最舒適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在心思沉靜的時候讀書思考問題;在少年時記憶知識,且掌握優秀的記憶方法;為自己的學習明確目標,且制訂好計劃,都可以達到時半功倍。反之效果就可能較差。科學、合理、有效地利用時間是個大課題,需要很好地學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