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4年後,英格蘭隊再次闖入大賽的決賽,一時間引起國際足壇的熱烈反響。

在歐洲盃前,英格蘭被認為是法國隊、荷蘭隊之後的第三大熱門,支援率稍稍高於陣容年輕的義大利隊。

但在眾人眼中,法國隊依然是第一熱門,新科世界冠軍經過兩年的洗禮, 年輕球員更加成熟,當時的中生代球員成為了頂樑柱,而98年時30歲上下的主力球員依然可以發揮餘熱。

無論從實力和心態來看,這支沒有明顯缺點的法國隊無疑是本屆盃賽的最大熱門。

作為賽事的東道主之一,荷蘭隊也是當仁不讓的奪冠熱門。

從國土面積和人口看,荷蘭顯然算不上大國。

但在足球領域, 荷蘭絕對足球大國,根據荷蘭足協釋出的數字顯示, 荷蘭共有超過3300傢俱樂部, 其中超過90%都是基於社群的俱樂部,註冊會員超過150萬人。

也就是說,常住人口1600多萬的“風車之國”,不到15個人就有一個是俱樂部會員。

而且每個業餘俱樂部都有可供自己使用的場地,由當地政府超低價甚至免費提供。業餘俱樂部都依託於社群存在,也就是說,很多社群都有能力派出一支像模像樣的球隊參加比賽。

眾所周知,足球是踢出來的,而不是練出來的,這個說法無論在職業還是業餘領域都好使。

同英格蘭足球一樣,荷蘭足球從6歲年齡段起就有足球聯賽,足球對很多家庭而言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女性的足球普及率也不小。

每個職業球員從6歲到進入職業俱樂部梯隊前都有踢不完的比賽, 像是荷蘭國家隊的球員, 小時候一年都能踢60場到80場比賽。

這種比賽數量讓職業球員從小就能充分理解團隊足球的意義, 從比賽中找到不足, 完善自己的技術體系。

從這種體系踢出來的職業球員一般都不存在停不穩、傳不準的情況,把足球當作今後的職業或者是愛好,應當時15歲前就能確定的事情。

而荷蘭隊在本屆比賽中也一直沒有讓人失望,他們小組賽獲得三連勝,四分之一決賽以6比1狂勝實力並不弱的南斯拉夫隊,依然是歐洲最會進攻的球隊。

在歐洲盃開賽前,荷蘭隊的支援率並沒有比法國隊低多少。

世界強隊的實力加上東道主的優勢讓荷蘭球迷普遍認同自己的球隊能在家門口捧起歐洲盃。

如何對付實力強勁的法國隊,荷蘭人也有樣血樣地照搬98年世界盃賽事組委會的玩兒法。

第一、跟奪冠最大熱門分在同一小組,這樣直到決賽前兩隻球隊都不會再次相遇。

第二、把奪冠呼聲同樣很高的英格蘭隊和義大利隊放在另外兩個半區,無論法國隊去哪個半區,都不能讓他們過得太悠閒。

第三、自己在一個城市比賽,讓主要爭冠對手到處跑,間接為奪冠加碼。

另外,既然法國隊能在決賽中遇到一支倉皇出場的巴西隊,荷蘭隊為什麼不能遇到一支精力不集中的法國隊呢?

事在人為嘛!

當然,這只是設計框架,如果比賽沒有按照他們的意願走,也不可能用主裁判強行糾正偏差。

到目前為止,最無恥的東道主都沒有這麼幹過。

在荷蘭人看來,英格蘭隊是除法國隊外最強大的對手,所以他們小組賽最後一輪全力以赴,把法國人送到了英格蘭隊的半區, 而自己選擇了保守的義大利隊。

義大利人雖然難纏,但是殺傷性不大。

儘管英格蘭隊已經成為了本屆賽事的熱門球隊,但在大多數人看來,他們還是很難撼動法國隊的地位。

法國隊90年代初舉國之力培養出來的青訓球員已進入收割期,每個位置上都有超過3名實力難分伯仲的候選人,同時還有經驗豐富的老將壓陣,基本上沒有弱點。

而隨著年事已高的皮爾斯退出國家隊,英格蘭隊正處在阿什利.科爾上位前的真空期,讓菲利普.內維爾首發確實有一些矮子裡面拔將軍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