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世界的說法來自老約翰,每當貝克漢姆的人生軌跡和那個世界發生偏差的時候,他總會問問老約翰,那個世界的貝克漢姆有沒有改變,老約翰總說沒有任何變化。

這只是老約翰單方面的驗證,他沒有方法去驗證對錯,因為未來的人做的事情確實很難影響過去的生活。

兩個人也許在同一個世界,也許不在。

如果在同一個世界,老約翰完全可以讓用未來的經濟重大事項來和自己交換,比如說用一定的收益比例去自助他,這樣他的生活立刻就能發生變化。

有自己在,他大機率能夠享受到高品質中老年生活。

如果兩個人不在同一個世界,老約翰在自己身上花費的時間就有些多,這完全不科學。

從來沒有人能夠不求回報的長期幫助一個陌生人。

兩個世界的人無論如何都熟悉不到哪裡。

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在貝克漢姆腦海中升起,但又被他按下。

他覺得這個想法光是想想就很扯淡,這個結果的機率恐怕比大海撈針還困難,他完全否定了這個想法。

他並不急於確定這件事的答案,37歲的貝克漢姆教22歲的貝克漢姆理財,這個想法很容易激起年輕人的叛逆心理,因為年齡大的那個肯定會不停分享心得體會,然後說教。

想想就覺得崩潰......

與其想這種不著邊際的事情,不如研究研究投資房地產。

他去年就打算給家裡老頭買個小別墅,姐姐和妹妹也搬進去。

等他們結婚了,自己可以給他們舒適的住所,然後再持續給他們經濟支援。

結果貝克漢姆的想法遭到了老泰德的堅決反對:“你這樣只會讓她倆變成可恥的寄生蟲,她們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住你買的房子當然理直氣壯,但是總不能我和你媽媽住大房子,把他倆留在貧民窟旁邊。

如果你持續資助她們,就會有別有用心的人接近她們,然後賺取好處。

那時候她們不但不會幸福,還會恨你提供的資助。”

貝克漢姆反覆琢磨了老泰德的話,他覺得自己老爸幾句話就把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勾勒了出來。

如果品德無法匹配財富,窮人的終點依舊是窮人。

但是老約翰提起房地產之後,他又產生了另一個不成熟的想法。

自己可以買一些房產,然後分給家人們去收房租,讓他們當寓公。

但是房租絕對不能歸他們,他們需要完成一些目標才能得到以房租的比例爭取佣金,而佣金的數量可以稍微高於普通人的收入,這樣完全可以滿足他們的生活,又不會讓他們安逸到墮落。

嗯......這個想法不錯,看來我應該找一個懂法律的人幫我研究研究這方面的事情。

想到這裡,貝克漢姆的臉上浮現出了笑容,他明顯可以感到生活向前又邁了一步。

不過這麼看,自己還是個寓公,只不過是一個僱人收租的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