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像極了《泰坦尼克號》,但在老約翰說話的那一刻完全看不到任何痕跡,就連嗅覺靈敏的《太陽報》都沒有看出端倪。

結果去年6月這家人就被人揭底了,他家在人前顯得家底殷實,實際上就如果是正裝裡穿著爛洞無數的秋褲。

他們的經濟狀況被一個清潔人員看了出來,這個心思縝密的清潔人員透過整理他家的生活垃圾判斷這家人已經窮地叮噹響。

後來這個清潔工把訊息賣給《太陽報》,一下子擺脫了窮苦潦倒的生活。

從此以後貝克漢姆對老約翰的看法大大改善,也發現了更多的漏洞。

事實證明對方是個不簡單的人,或者是說願意把本該遮掩的一面展示給他的人。

想到這裡,貝克漢姆乾脆不拐彎抹角地問道:“老約翰,你能不能分享幾個比較容易賺錢的投資事項?”

沒過幾分鐘,紙頁上出現了一行字:“在倫敦買房子,然後在2007年出手,保你賺得盆滿缽滿。”

看了看這簡單的一行字,貝克漢姆不由得皺起眉頭。

要知道在英國,當寓公可不是什麼安全平穩的投資方式,也是一項風險投資。

米國幾十年前就發生過這麼一出,就連紐約的房價也是高空墜落般暴跌。

島國刺破經濟泡沫後,房價就一直在下跌,現在都沒有觸底。

80年代開始,撒切爾夫人大力倡導居民購買政府的公屋,19801986年期間先後頒佈了三項法律,形成了被稱為勞森熱潮的房地產泡沫。1987年英國房價上漲了16%,1988年又上漲了25%。

然而1989年第一季度開始,泡沫破碎。截止1993年第二季度,英國實際房價下跌47%,房貸利率上調至15%,採取浮動利率貸款的業主陷入到絕望當中。

他住的那幢小別墅就是因為原房主看不到希望,才把超過300平米的三層小別墅以15萬英鎊的價格丟擲。

曼徹斯特郊區的別墅每平米只有不到500英鎊,今年想要這樣的房子,恐怕要多支付2萬英鎊。

雖然增幅不明顯,但是可以看得出,房價確實在反彈。

他上次回家聽老泰德提過那麼一嘴,倫敦的平均房價3年漲了將近200英鎊/平米。

貝克漢姆發現自己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風險上,所以哪怕瞭解這兩年房地產業的漲價趨勢,他也沒有想過趁機來一波。

直到現在,他才把之前一直了解,但從來沒有組裝過的資訊結合在一起。

貝克漢姆若有所思地回覆一行字:“未來十年的預期收益有多少?這算是一次風險與收益並存的投資嗎?”

幾秒後,老約翰繼續回覆:“只要買倫敦的房產,哪怕背上沉重的貸款都可以接受。你家附近的哈尼克區的房價漲幅簡直離譜,十年的漲幅超過700%。

另外,大學附近的房產也是漲價最快的,具體原因你懂的。

現在投資房產不需要有相關專業知識,只要有錢就可以!”

好吧。

看到老約翰蓋棺論定的語氣,貝克漢姆抑制住自己再次確認危險程度的想法,再問對方肯定要多心。

兩個人聊天的時間格外長,老約翰還準備回去查查資料,再給他分享一些內容,將來可以組合投資。

貝克漢姆也是沒話找話,他在等對方的交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