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大衛,我們走著瞧(第1/4頁)
章節報錯
當英格蘭輸給羅馬尼亞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足球上國”不過如此,他們也就是湊巧在世界盃預選賽把義大利淘汰了,然後拿下了一個無關緊要的邀請賽。
大家心裡都清楚,羅馬尼亞是一支以球星哈吉為核心打造的球隊,美國世界盃上哈吉29歲,正值職業生涯的巔峰期。
在他的帶領下,羅馬尼亞隊闖進世界盃8強是實力的體現。
而現在哈吉33歲,這個年紀的競技狀態肯定沒有辦法和四年前相比,於是不少人都看輕了英格蘭隊,沒人在乎他身邊的隊友這些年的成長情況。
但當英格蘭隊4比0戰勝哥倫比亞後,這些幾天前還在踩英格蘭隊的媒體卻原地轉向,先是表達對霍德爾的憤怒,緊接著嘆息天妒英才。
如果霍德爾能在第二場比賽把大衛放進首發陣容,那麼一切都會不同。
為了能讓大家忘掉之前的報道,他們濃墨重彩地編制了一個故事。雖然這個故事基於現實,但是全程都在煽情,這樣就讓貝克漢姆變成了一個類悲情人物。
為什麼說類呢?因為英格蘭隊還有比賽。
但是這並不影響媒體編故事,他們把貝克漢姆寫成了巨星,一名為了團體利益剋制隱忍的巨星。
在媒體的筆下,貝克漢姆的隊友們都是好球員,同樣也都是好人。
英格蘭為什麼會輸給羅馬尼亞呢?
因為對手是上屆世界盃八強,實力不俗,但和有貝克漢姆的英格蘭隊沒法比。
既然沒法比為什麼還能贏英格蘭隊?
第一,他們進球的時段並沒有貝克漢姆,只要萬人迷出場,羅馬尼亞根本不夠看。
不得不說,作為玩兒筆桿子的新聞人,不少媒體都有兩下子。
他們寫得東西總給人一種科幻文學的感覺,但是大家也沒法指責他們,因為故事基於事實,而且在邏輯上還被認為閉環,簡直不能再真了!
第二,霍德爾這個攪屎棍子瞎指揮。
英格蘭隊的奇葩主帥在媒體嚴重一下子變成了作死小能手。明明拿著一副好牌卻把大王憋在手裡不出。
他不但封殺了球隊的核心,還對球員們進行了有點類似於軍事管理,球員受到的待遇就像是在監獄,每天定時定點去勞動,還被完全限制了自由。
故事就這麼完成了,貝克漢姆的知名度瞬時漲了也一波,而最不喜歡擔責任的霍德爾一口氣背上了所有的鍋,儼然就是第一號反派。
這種故事對於瞭解內情的人來說沒有太大可信度,但問題就是這樣的人百裡挑一,其中能夠對自己的判斷深信不疑的人又是少上加少。
就連加里.內維爾這段時間都在反問詢問貝克漢姆事情的細節,他說將來一定要在自傳裡把這件事講清楚。
說實話,有些事情貝克漢姆自己也不確定。
作為故事的主角,他並沒有親歷過事情的全過程,解釋起細節時,有時候就連他自己都得靠推理。
沒辦法,三個大佬說起那天的事都忌諱如深,向大家吹噓時把重要情節都打了“馬賽克”,把最重要的部分一帶而過,那些情節只能靠腦補。
貝克漢姆不想讓加里.內維爾看出自己其實不知情,所以那些需要腦補的情節乾脆從媒體的報道里摘錄。
由於故事情節過於脫離生活,加里.內維爾聽到他的回答的第一反應往往都是面露狐疑地說道:“你開什麼玩笑?!”,然後默默地消化背誦。
大家這時候大概還不清楚這個如童話故事一般,正反派之間經緯分明的故事正在捕獲海量球迷的心,這其中數量最多的就是亞洲球迷。
法國世界盃發生在一個承上啟下的年份,彩色電視普及到千家萬戶,網路時代即將到來,很多國家都是第一次全程轉播世界盃,足球世界一下子豐富多彩起來。
之前轉播一直拿主辦方的訊號,因為涉及到廣告和版權等資訊,所以賽前和賽後的直播鏡頭都在演播室,解說員們對著鏡頭尬聊,等到畫面切換到賽場時比賽往往都開始了幾十秒,簡直逼死強迫症。
比賽結束,要麼直接結束直播,要麼再把觀眾拉回演播室看解說員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