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浙江巡撫(第1/3頁)
章節報錯
“在下史可法!”
黃端伯一聽名字,不禁詫異道:“你就是前八府巡撫史可法?”
“正是在下!”
“閣下年紀輕輕,便已經身居要職,巡撫大人,你怎麼敢到我這來了,這南京現在可非大明的天下啊!”
“不瞞黃大人,晚輩已經投靠了漢王,現為漢王旗下國法院副院長。”
“史大人這是受到了漢王重用啊!”黃端伯一聽這話,不禁忍不住揶揄說道。
史可法面色有些尷尬,但是很快便調整過來。
他拱手說道:“黃大人,漢王禮賢下士,人品貴重,乃是仁主,晚輩投靠漢王,也是為天下蒼生計,當今天下,災荒遍地,餓殍遍野,百姓嗷嗷待哺,但是朝廷卻無力賑災,如今莫說北方中原各省,哪怕是江南水鄉,多數省份也正在遭遇嚴重的旱災。
百姓如今急需一位仁德聖明之主,帶領他們走出困境,而漢王,正是這天選之人。
不瞞黃大人說,漢王如今就在你家大堂坐等您呢!”
“什麼?”
黃端伯沒想到史可法居然告訴他漢王來了。
他愣時驚訝了一下,然後快步走入自家課堂之內,果然看見一名二十出頭的年輕少年,穿著一身常服坐在他家的客座上。
黃端伯端詳的仔細的看了一陣莫謙,莫謙也看著他。
“你就是漢王?”
莫謙起身微笑答道:“我就是,想必這位就是名滿江南的黃元公,黃老先生吧,黃公的散文與詩篇可是當今一絕,晚輩可是敬仰的很呢!”
被人誇自己有才情,黃端伯的臉上不禁揚起了一絲微笑與得意。
“漢王謬讚了,詩句散文,不過是雕蟲小技耳,不比得漢王,做的是爭霸天下的大事,想的是讓百姓安居樂業的善行!”
“元公先生果真如此看待我?”
黃端伯用手輕輕撫摸著自己的鬍鬚,緩緩說道:“老夫前幾年在江西老家服喪,曾經數次路過吉安南昌兩府,不得不說,自從漢王你主政以後,江西的民生好了許多,百姓家中的也都有了餘糧,此乃一大善也。”
“江西多雨炎熱,稻穀一年倆熟,只要百姓家中有田,他們是沒有捱餓的道理的,除非有小部分霸佔了大量的良田,否則想江西出現糧災,我覺得不可能!”
“老夫也有這看法,江西雖多山,但是田也多,尤其水田,只要百姓有田可種,家家皆可過上富足的日子,唉,想那益王,在建昌橫徵暴斂,當地百姓深受其害,建昌一府,良田七成在王府名下,益王不事生產,但是卻收了建昌八成的糧賦。”
“這是歷朝歷代的土地弊病,想要解決此弊病,非一朝一夕之間可以解決的,要從根本上讓百姓有田可種,有飯可吃,想我造反,為何能成功,靠得就是那些無田無地的百姓。”
“此話正解,想不到漢王年紀輕輕,卻能看透這世間之事,難怪漢王才二十出頭,便已經是半壁江山的主人了。”
“元公先生,晚輩此來,是特來請您出山的。”
“哦?漢王有什麼地方用得上我這身老骨頭的?”
“元公先生名聲顯赫江南,如今浙江干旱,百姓嗷嗷待哺,我已派兵南下去攻浙江,然浙江巡撫喻思詢冥頑不靈,他挾持了我部下浙江將士的家屬在杭州城內,打算抵抗到底。
嘗聞元公先生能說會道,晚輩想請元公先生出山,往杭州走一趟,說服喻思詢投降,如此一來,可免浙江百姓受戰亂之苦!”
黃端伯聽到這個請求,不禁愣了一下。
莫謙的這個邀請來得很直接,黃端伯雖然心裡很佩服莫謙,年紀輕輕就能打下江南,但是心裡卻又有著對於大明朝廷的忠心。
他心中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抉擇,到底是答應莫謙當漢國的官,還是固守自己的底線,做大明朝的忠臣。
黃端伯短時間內無法做出決定,他悠悠說道:“漢王殿下,這件事,請容老夫考慮一日如何,明日再給您答覆!”
莫謙知道這位老人心中還在權衡,倒也不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