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完了廣東的事情,莫謙率火器營和民夫北歸,三萬大軍除了老一營隨莫謙一塊北歸完,剩餘兩萬人馬就地駐紮廣東各府。

莫謙再廣東成立一個新的軍事部門廣東軍司,由平西將軍錢大有出任軍司衙門的司令。

臨走前,莫謙意味深長的對錢大友說:“大有,你可知司令是何意?”

“請大帥賜教!”

“司者,主也,令者,統領也,你這司令,乃廣東全省軍隊的最高統帥,全省將士將都由你來節制,你身為司令,必須秉公治軍,有功必賞,有過必罰,萬不可包庇親友,亦不可心胸狹隘容不得人,你可知?”

錢大友恭恭敬敬的給莫謙鞠躬說道:“大帥的話,末將謹記於心,末將定然不辜負大帥的信任,一定會為大帥坐鎮好廣東。”

“不,你不光要給我看好廣東,你更要給我出兵擴大地盤,我走之後,你接下來的任務便是進軍廣西,另外,還要給我盯住了福建的鄭芝龍,他下面的海軍可不能小看了,明白嗎?”

聽到這話,錢大有瞬間便覺得自己肩膀上的擔子一下子就變重了許多。

“大帥放心,只要末將在位一天,就絕不容許福建的一兵一卒進入廣東境內。”

“好,本督這就放心了,這廣東我就交給你了,你要努力!”

一番囑託之後,莫謙率兵北歸,回武昌路上,路過贛州,莫謙把自己任命的贛州知府易世第給叫了過來,詢問他贛州情況如何。

知府易世第是袁州府洪塘人,在莫謙攻袁州後,易世第便加入了莫謙的義軍政府,他從鎮長幹起,一路被莫謙提拔,如今官居贛州知府。

贛州知府職權重大,南贛地區就屬他官最大,管轄的面積最廣。

贛州是廣東和江西交通要道,在軍事上那也是屬於重地,能佔據此城者,就能扼守住江西和廣東南下北上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莫謙把這處險要之地交給了自己的老下級。

老實說,易世第自李邦華調任長沙時便已經被提拔為廬陵知縣。

此次莫謙南下,路過廬陵時見到這位自己的老下屬,他見廬陵被治理的井井有條,便知易世第是個有能力的官員。

他當即就把易世第給帶在身邊,準備讓他就任贛州知府。

來到贛州府衙,便見衙門門口排滿了百姓,莫謙看到這麼多的百姓在府衙門口排隊,不禁心中好奇。

他叫人去詢問一番後,這才得知易世第在每月逢二五八日便會在府衙開門辦公,接見百姓。

百姓有任何事情都可以向他這位知府大人求助。

莫謙聽到答案後心中感到十分欣慰,他大膽啟用那些不得志的秀才舉人,雖然他們都是讀四書五經出來的,但是在經過基層鍛鍊後,這些官員們大部分都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官員。

雖然有少部分人仍然會依仗官身作威作福,但是自從成立了廉吏司後,官員貪汙問題便很快得到了遏制,許多有過貪汙過往的大小官員在廉吏司的巡查下很快便被法辦。

莫謙雖是讀書人出身,但是他本身還是一名接受了現代化社會教育的穿越者,他對官員的看法可完全不同於明朝人。

中國幾千年的官本位文化可以說是阻礙這個國家發展最大的障礙,人人想當官,人人都愛當官,人人都想借著當官的權利斂財,人人都喜歡當官帶來的那種權利快感。

在後世,哪怕不是官,哪怕只是一個執法部門的臨時工,他都能騎在老百姓的脖子上作威作福。

在官員皂吏的眼中,百姓如同奴隸一般,他們必須遵守各種規章制度,必須交稅。

而享有特權的他們,卻可以利用手裡的權利橫徵暴斂,逍遙法外。

莫謙對這貪官汙吏極為痛恨,他不光要推翻的是明王朝,他更要推翻幾千年來形成的固有傳統,他要讓百姓知道,官,並不可怕。

官,只是一種職業而已,皂吏,也只是一種職業,為人民服務的職業,而不是讓人民為他們服務。

看著贛州府衙門口排著的長隊,莫謙欣慰的點了點頭,他對身邊人說:“如果全天下的官員都能像易世第這樣,那天下何愁不太平。”

莫謙沒有打擾易世第的辦公,而是率領人馬直接過了贛州府,等到大部隊人馬從贛州城外的贛江離開時,易世第才接到大帥離開了的訊息。

易世第身邊的下屬勸諫易世第趕緊坐快船去見主公,但是卻被易世第給拒絕了。

易世第悠悠的對下屬們說道:“主公起於微末,平生最煩這種浪費民力的迎來送往,主公既過贛州而不入,定然是不想打攪贛州百姓,我身為贛州知府,明知主公秉性,此時若是再去追趕見他一面,定然是費力不討好,汝等今後要記住,這種迎來送往的陋習,今後不許再有,一切都要以百姓為主,不得鋪張浪費!”

幾名府衙和縣衙的官員們被易世第說得羞得低下了頭。

“是,卑職銘記於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