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大買賣(第1/3頁)
章節報錯
朝堂正商量著大事,忽然殿外傳來幾聲急報。
“急報,急報,建奴賊酋黃臺吉命賊寇阿濟格統兵十萬犯境,大軍已過喜峰口,獨石口巡關御史王肇坤奮力抵抗,兵敗被殺。”
黃臺吉終於出兵了,本來他五月便打算扣關南下的,可是因為一些內部原因無法出兵。
七月,黃臺吉接到中原細作的訊息,說李自成和張獻忠都兵敗,盧象升馬上就要剿滅乾淨中原的流寇後,黃臺吉終於找到藉口了。
因為他知道一旦李自成和張獻忠被剿滅,那明廷將會有更多的力量放在邊關上,這對於剛剛建國不久的大清國絕對不是什麼好訊息。
雖然在遙遠的南方江西還有一個反王,但是在黃臺吉眼中,江西比中原差遠了,如果中原不亂起來,那對於大清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黃臺吉很快便說服了八旗的旗主,他派遣阿濟格和阿巴泰為主帥,統兵十萬,直接奔著喜峰口就越過了長城。
正在開朝會的崇禎得知這訊息,頓時驚的差點跳起來。
十萬清兵,已經過了長城了,那豈不是離北京只在咫尺之間。
朝堂之上也是瞬間亂做一團,大臣們個個擔心受怕,又膽小的人甚至準備下了朝就準備先把家中老小送到南京去。
崇禎看著底下交頭接耳的大臣們,心裡頭那個氣啊。
他怒拍龍椅吼道:“成何體統,成何體統,賊兵還沒到城下呢,你們就慌成這樣了,等十萬大軍一到,那你們還不得馬上跪地投降?”
這一聲怒吼瞬間止住了太和殿中的爭吵。
盧象升看皇帝生氣,未曾多想便直接站出來說道:“陛下,賊酋越過喜峰口,下一站大軍必到昌平,必須馬上組織軍隊前往昌平守城,微臣認為,應當馬上急令大同總兵王樸率兵支援,此外,可下令山西宣大京師各處關隘應當據關死守,防止賊兵進入山西直隸,再下令天下部隊北上勤王,如此,可確保京師萬無一失。
如此下來,各地可據城自首,微臣再親率天雄軍出城,尋找賊軍,以與那建奴決一死戰!”
聽完盧象升的建議,崇禎心中非常高興,“好,盧愛卿一腔報國之情難能可貴,朕加封你為太子少保,賜尚方寶劍,繼續擔任兵部尚書,希望愛卿能夠多多殺敵,保家衛國啊!”
“臣,誓不辱命!”
......
崇禎只給了盧象升一個太子少保的虛職,但是盧象升依然大權在握。
他現在不光是五省總理,還是大明真正實權在握的兵部尚書,有權指揮天下所有兵馬。
尚方寶劍在手,盧象升知道自己大展拳腳的時刻到了,他要親自領兵與黃臺吉的清兵打一打,滅滅他們的威風。
崇禎的七省同時出兵圍剿莫謙的計劃最終因為清兵的到來給停了下來。
清兵扣關的訊息傳到武昌,義軍中有人提議應當趁著朝廷大軍全在北京的時候,馬上出兵去往東,先去佔領安慶,然後順江東下,去攻佔南京府。
這一提議是在總督府的七天一次的政務大會上提出的,提出這個主意的人是一名剛剛投降加入義軍不久的前漢陽知府殷德明。
殷德明知道自己是新降之人,在莫謙面前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政績和資源,為了能夠出頭,他在聽到清兵入關的訊息後,立刻就提議莫謙出兵去攻打安慶。
安慶是南京的門戶,自古以來,安慶一旦被攻破,那佔領南京不過就是時間問題了。
殷德明覺得自己這個計策非常高明,以義軍目前的處境來講,莫謙肯定會同意的。
沒想到莫謙卻在政務大會上非常明確的拒絕了這個提議。
莫謙說:“清兵入關,朝廷現在正在抵抗,清兵都是外族,但是官軍卻是漢人,大家一母同胞,都是一個祖先。
我於朝廷乃是內部矛盾,朝廷與清國乃是外部矛盾,我不能趁著我的同胞兄弟正在抵抗外族入侵的時候,我卻在背後給他捅刀子,這種做法不是正人君子所為。
我要取代明朝建立新朝,必然會在正面擊敗明軍,而不是在背後捅刀子這種齷齪下三濫的辦法,此議不可再提。”
殿中眾人本以為莫謙會允了這個出兵的提議,卻沒想到莫謙居然一口回絕了。
而且給的理由還非常的偉光正,這不禁讓在座的許多前朝舊臣都對莫謙又高看了一眼。
特別是剛加入義軍不就的梅之煥和史纘烈二人,兩人雖然投降了莫謙,但是心裡其實對大明還是有些依戀的。